• 69阅读
  • 0回复

“坚不可破”与“无坚不摧” ——介绍歌剧《钢铁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05
第5版()
专栏:人民文艺

  “坚不可破”与“无坚不摧”
——介绍歌剧《钢铁战士》
周巍峙

《钢铁战士》原名《钢骨铁筋》,是东北武照题同志等集体创作,现经华北军区特种兵团政治部文工团武宝光等同志加以改编,名为《钢铁战士》,已于国民大戏院举行公演,我于数日前看了他们的预演,很受感动。认为有很大教育意义,值得向大家介绍。但对剧作方面,尚有一点意见,特根据预演时的观感,写出供观众及读者参考。不过他们在此次公演时也许已有不少修改,我的一些意见,也恐怕已不合适,那只好等看过正式公演再修改了。
该剧是写解放战争中,一个堪称典范的革命军人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故事。
一九四七年,敌人以重兵进攻我华东沂蒙山区,我军某部二排长张志坚同志带领全排主动要求掩护指挥机关、重要军火工厂及粮库安全转移,任务完成后,被敌人包围在五指山顶,血战五昼夜,击退敌人十几次冲锋,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跳崖突围;二排长张志坚、通讯员刘海泉、以及炊事员老王均因受伤被俘,阶级异己分子战士齐德贵,经不起严重情况的考验,投降了敌人。敌人为了要从他们嘴里审问出埋藏机器粮食的地方,做他们所谓“不攻自破”的美梦;但老王痛骂齐德贵的无耻劝降,抗拒敌人的审问,当场壮烈牺牲,年幼的通讯员刘海泉任凭敌人利诱威胁,一字不吐,并机智勇敢刺伤敌政工处长,击毙敌士兵,慷慨就义。二排长张志坚在法庭上坚定不移,那怕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不屈不挠。他这种伟大的英雄气节感动了敌兵魏明义、王德胜,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张排长一块跳出火坑,投奔解放军。他们逃出后,为群众掩护在一个小乡村里,敌人紧紧追来,利用叛徒齐德贵做内应侦察行踪,张排长不幸再次被捕。齐德贵甘心事敌,伪装被俘对张排长继续进行侦察劝降,也被张排长识破;最后敌人又将其母、子抓来,妄想利用亲骨肉威胁劝降,他们没想到解放军的母亲和自己的儿子一样,也是坚强不可屈的人,她鼓励着自己的儿子,揭穿了敌人的鬼计圈套,敌人残忍的打死张排长的儿子,但这没有丝毫动摇张排长钢铁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人民解放军反攻的炮声,震破了敌人的迷梦,蒋匪最后的挣扎和顽抗,被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所击溃,叛徒齐德贵随着匪军一道灭亡;英雄排长张志坚带着起义的弟兄们胜利的和部队会合了,全军敬佩这伟大无比的钢铁战士,全剧在热烈的歌声中闭幕。

这个剧的好处是用比较典型的人物与深刻的形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崇高的革命品质,革命军人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自己的儿子。它也说明战争是残酷复杂的,敌人是阴险狡诈的,战争胜利的取得,不仅是经过千百次血战,也由于人民解放军所特有的那种坚决顽强的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才能打退敌人一切进攻,取得最后胜利。这些地方,对观众,特别是城市观众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为当人民解放军已在全国胜利的今天,很易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它曾走过一段非常艰苦的路程;当歌颂人民解放军威力强大,战无不胜时,不易联想到像张排长在那种情况下,直接与敌人顽强斗争,粉碎敌人一切阴谋的伟大威力,这是人民解放军革命品质在另一战场上的集中表现,也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它使人深刻的感觉到人民解放军真正是人民的部队,为人民而作战,因此它是钢铁的部队,它的战士也就是钢铁的战士。它就真正具有“无坚不摧”的钢铁般的力量,而“无坚不摧”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它具有“坚不可破”的革命意志。
像《钢铁战士》中的张排长,和他的英勇顽强的战士们,就是以伟大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动要求完成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以后,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们的阵地将会被敌占领,但是他们意志并不动摇,思想的阵地更加巩固,因为为人民而牺牲自己一切,是革命军人随时都准备这样做的,在接受任务时,就预料到这一点。因此“死”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威胁,他们所想的仍是如何更多的杀伤敌人,一直到敌人已突破阵地,敌我肉搏的时候,老王所想到也是在他牺牲前,如何再打死几个敌人,这些战士跳崖突围,也是为了争取也许是最小的可能来保存自己,好在今后更多的杀伤敌人。这就是钢铁战士的钢铁般顽强的性格。这种钢铁般的性格,是长期在伟大的共产党的思想教育下的结果,许多革命的农民已变成或正在变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共产党员。每个战士以做人民的英雄为光荣,以做共产党员为光荣,因为这样,年幼的通讯员在他危急的时候,向党提出在他牺牲之后,要承认他是共产党员,而在敌人把他当小孩用各种手段威胁利诱他的时候,他却能机智的用钢笔剌伤敌人的眼睛,用敌人的枪打死敌人,以至自己也壮烈死去。因为这样,老王才会那样蔑视投降敌人的阶级异己分子,敢于那样奋不顾身的去殴打敌人,终于光荣而顽强的死去。他们临死前,都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些地方十分激动观众们对敌人的仇恨与蔑视的心情。也因为这样,张排长才会坚定不移的站稳自己的立场,他紧记着指导员常讲的话:共产党员除了随时随地为人民着想以外,最严重的考验就是在艰苦复杂的环境里、战场上、敌人法庭上,是不是真正忠实于党,忠实于革命,忠实于人民。这就使他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不可破”。敌人说不管他是钢是铁,要把他烧成泥,但他是真金,经得起火炼,无论是打他,烙他,用夹棍夹他,拿凉水灌他,用监牢,脚镣手铐长期的折磨他,同时还用金钱、地位、美人计诱惑他,用“共产党,解放军快要灭亡”的话欺骗他,要他说出军火工厂的机器及粮食埋藏的所在,他却坚决不透露一点实情,敌人最后以他的老母及幼子来要挟他,他仍坚定自己的革命立场,为了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儿子,让敌人打死他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动摇。用这样的革命军人组织起来发展起来的人民解放军,当然是“坚不可破”,而且是“无坚不摧”了。
因此,形式上,蒋匪的政工处长可以任意的打人杀人,似乎很神气,张排长他们有的被杀,有的遭苦刑,似乎令人气馁,而实际上,恐慌的,无能的,是蒋匪政工处长,坚定不移充满胜利信心的是张排长,最后失败的是蒋匪军,胜利的是人民解放军。这是真理,也是本剧明确告诉人的,这应该说是剧作的成功。张排长、老王、通讯员三人的表演,也还能表现出三种不同而又相同的性格,也就是说意志是一致的,表现的形象却各有不同,有的表现刚毅沉着,有的表现率直豪放,有的则显得十分机灵,这应该说是演员的收获。

有人提出,蒋匪政工处长在屡次逼供失败后,为何不杀掉张排长?是否仅为了赏金?而他的上级又为何一定不让杀掉张排长,要他说出机器粮食又是为何?
打仗是依靠人和武器,假使枪炮没有了,或枪弹炮弹接济不上,是无法打仗的。又如仅有指战人员,而无粮可食,怎能坚持战争?老百姓无粮也无法生存下去,怎能支援前线?没有这些真会“不攻自破”的,特别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制造军火的机器及粮食,在战略上所起作用极大,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些重要关键。因此敌人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我们的机器与粮食。敌人重视这个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我们军民合作,坚持斗争,敌人进入解放区越深入,交通线越长,各种供给越困难,也就越想就地找到军火与粮食的补给,而这方面的线索很不好找,特务、奸细,或投降分子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两点就是敌人为什么不杀张排长而用尽一切办法来要他说出机器与粮食埋藏所在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张排长、老王、小刘为什么坚决不吐实情的根据。这个问题在剧本里写出了,但缺乏明确而深刻的说明,使得观众对于机器与粮食的印象仅是一种普通的物质,对战争影响不大,因此才会怀疑到张排长为什么不被杀害,而能“幸存”下去,一直到胜利的时候。这是剧本应加强的地方。我以为为了表现敌人对张排长不断的迫害,应在适当场所透露出我军对敌人的打击,消灭他的部队,骚扰他的供给线,使他在暂时的“前进”中,不但没有树立起胜利的信心,反而加深了恐慌的情绪。也由于这样,他才越来越凶残的威胁张排长,破坏支持战争的潜在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说明人民解放军及群众的伟大力量,也可使戏剧的发展更有根据,而不致使敌人对付张排长的过程太平铺直叙,差不多是使完一种手段,再换一个办法,显得有些重叠,而不能越逼越紧,逐步提高观众对敌的仇恨与对英雄的尊敬。譬如张排长的破衣血痕,初见时,完全想到他跳崖受伤,苦刑拷打的情况,而他又是那样的忠贞坚定,十分使人感动,但由于屡次拷问,来回出现,印象就不深了,一直到敌人要杀他儿子一场,观众的情绪,才更加激动起来。

对反派人物的描写与表演,应采取认真严肃的态度,加强他们阴险恶毒的表现,他们内部的颓废腐败生活,很容易写得一般化,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男女关系写多了,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到这些暧昧的关系上,冲淡主题的积极效果,这当然并不是不要揭露他们在崩溃前的精神状态,而是要写他本质的东西,写他们的凶残自私,写他们对人民的畏惧,写他们没有前途,写他们的疯狂心理(有人说他们演戏用的蒋介石像太神气了,不合适)。讽刺可以用的,如敌政工处长受刺受伤后,挂绷带的形象,写他们在大敌当前时的张惶失措就很好,但过于夸大,小丑化,强调表现他们爬在桌子底下,或过河时跌在河里的表现就太浅薄了。
地主出身的齐德贵,由于阶级本身利益的矛盾,他反对人民解放军,加上看到蒋匪军的力量大,贪生怕死,终于投降敌人,残害我们解放军干部,反对人民,这是可能的,现实的,也是值得警惕的。但是对地主出身的战士,应说明我们人民解放军对他们的基本政策是改造他,而不是对这类成分的战士及干部,都是处处防范的,都当内奸看的。这一点在剧本中表现得不够明确。演这个角色的同志还演的不错,他能表现出他是一种落后阶级的没有前途的卑鄙小人,只会使使鬼计,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

关于军民关系方面,这剧本没有表现当地群众对这些为了掩护机器与粮食而坚持斗争的勇士们表示关怀与爱护,后面所写张排长逃出后躲在一老乡家,该村民兵力量不少,却毫无动静的任敌人进村把张排长再次捕去,这些地方都很不合适,因此我主张在第一次战士们坚持山头时,侦察员与一老乡一同回来,带来一些干粮,由老乡指明四周敌情,告诉悬崖方面的敌人只有一个排,他可带战士们跳崖,突围找部队去。这样可以表现的血肉相连,不可战胜。在第一场的表演上,有时有一些“悲”的感觉,应该更壮一些,在胜利的信心中坚持战争,相信战争一定会胜利的,在他们之间死是有准备的,但又是为了不死而在战斗,不要造成一种所有的人都会死的感觉,小的牺牲会获得更大的胜利。最能坚强的,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是不会死的。这一场老乡可上场,报告敌情,说明部队转移方向,领他们跳崖。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剧的效果,最后我建议作者把美人计及越狱与再次被捕的几场删去,因为考验一个革命军人,不必用完所有的方法,没有美人计已可充分看出张排长坚定的意志,同时这一场写的不够真实,显得敌人的手段也太简单了,把一个被打不久,带着满身伤痕,带着破烂衣服的张排长突然在一间华丽的房间里与一个不相识的而又向他献媚的女人见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使人上他的圈套?关于越狱逃脱一场,颇使人有结束的感觉,而又加上几番挫折,重被捕回,把时间拖的太长,似乎不必要。有不少冗长的对话或唱词,如齐德贵与敌政工处长或第一次见面时的问答,张排长在监狱中一些独白,以及第一场中一些不必要的台词,都可酌予删改,选择。比较重要的几场,如山顶坚持,老王、小刘的死,第一次拷问,见母与儿子被杀等场加以充分描写,这样使剧本比较精练些,使观众的印象也更深刻些。根据他们在排演此剧时屡演屡改的优良作风,在各方面观众的帮助下,此剧将会越改越好,越演越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