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两种制度下的两种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17
第6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两种制度下的两种市场
  北京市西城区副食品管理处工人国际形势研究小组
目前,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剩余”商品大量积压,生产连续下降,企业大批倒闭,失业人数猛增;同时,消费品物价却节节上涨,劳动人民生活不断恶化。例如,美国一九七四年消费品物价上涨了百分之十二点二,达到了二十八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大米一年内上涨了百分之九十,面包上涨百分之二十七,糖上涨百分之一百三十二。
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物价长期稳定,有些日用工业品和药品还多次降价,粮食、副食和蔬菜价格低廉,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上呈现出一派供销两旺的繁荣景象。拿我们单位来说,一九七四年猪肉销售量比一九六四年增加了一倍,水产品增加二倍,家禽增加三点六倍,糖果增加七倍,水果增加二点三倍。我国市场的繁荣景象,给许多来访的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外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在参观西单菜市场的时候说:“我们到过欧洲不少国家,没有看到一个市场象你们这样品种繁多,物价稳定,整齐清洁。”
两种截然相反的市场景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工业、农业、商业都操纵在垄断资本家手里。资本家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他们盲目扩大生产,使整个社会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他们搞通货膨胀,制造虚假“繁荣”,造成物价不断上涨。他们穷凶极恶地剥削工人,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为了保住高额利润,宁愿毁掉“过剩”商品,也不肯降价出售。目前,即使在面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物价仍然一个劲上涨,资本家的利润仍然越来越大,而广大劳动人民被迫承担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生活越来越贫困。在资本主义已经全面复辟的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在生产和销售中大搞利润挂帅,市场也是一片混乱,物价上涨,投机成风。那里日用消费品不仅缺货,而且质量低劣,许多东西在国营商店买不到,只好向自由市场高价购买。广大苏联劳动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我们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保证了消费品的供应越来越多。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群众购买力持续上升,市场供销两旺。解放前,北京上市的蔬菜只有十几种,现在我们单位就有一百三十多种,即使在北风呼啸的冬天,仍然有几十种新鲜嫩绿的蔬菜,供顾客选购。我们的市场这样繁荣,是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的,是因为我们的商业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有一次,外宾和我们座谈,他们问:“外面下雨了,菜要涨多少钱?”我们说,一分不涨,还要尽可能地方便顾客,送货上门。外宾听了很惊奇,伸出大拇指说:“中国真好!”人民群众也夸我们社会主义商业工作是“巧理千家务,温暖万人心”。
两种制度两种市场,鲜明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没落,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