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激情充沛 新意盎然——评彩色纪录片《杂技英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19
第3版()
专栏:

  激情充沛 新意盎然
  ——评彩色纪录片《杂技英豪》
  黄式宪 杨恩璞
彩色纪录片《杂技英豪》(凤凰影业公司摄制),以充沛的革命激情、生动的银幕形象,反映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广州杂技团在香港演出的盛况,体现了广大港澳同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颂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的真挚情意。影片主题鲜明,构思严谨,艺术手段的运用比较灵活,旁白解说具有一定特色,在纪录影片的创新和提高质量方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热情洋溢地歌颂文化大革命,是贯串这部影片艺术构思中的一根红线。影片在表现双狮滚双球过翘板的绝招、《蹬技》中“彩砖开花”的绝技、《双爬杆》中的“鱼跃过杆”、《顶杆》中的“单臂举杆”等精采技艺时,镜头和解说词,都强调指出:杂技艺术的这些崭新成果,都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它们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继承优秀传统又推陈出新,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创作者又通过摄影镜头,把我们带到紧张忙碌的后台,看到杂技演员们在搬运道具、一丝不苟地进行演出准备,展现了演员们朝气勃勃、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练功场上的一些镜头也很动人,描绘了老艺人焕发革命青春,新一代茁壮成长,新老艺人刻苦锻炼、亲密合作、努力创新的动人场景。这些镜头巧妙地把台上与台下、台前与台后密切联系起来,有力地展示出文化大革命给杂技艺术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影片最后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短镜头,用疾速的节奏,对全部杂技节目的精采瞬间予以集锦式地再现,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这时,插入一句解说词:“我们从这朵杂技艺坛上的新花,可以看到文艺大花园中,百花盛开,万苞齐放的繁荣景象”,把影片的主题升华到新的高度。
《杂技英豪》虽然以报道广州杂技团访港演出活动为主线,但并没有停留在泛泛报道迎送杂技团活动的一般过程,也没有满足于介绍节目演出的实况。由于创作者对客观生活素材进行深入的开掘和精心的锤炼,影片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性。影片发挥电影转换场景的灵活性,巧妙地插叙了我国杂技艺术的历史变迁,把观众的视线从杂技的小舞台带到历史、社会的大舞台。银幕推出了古代杂技陶俑、书籍和画卷,短短几个镜头,洗炼地概括了我国杂技艺术的悠久传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接着,镜头又展示出旧社会杂技艺人流落街头的悲惨境遇,点出了反动统治者扼杀民间艺术的罪行。之后,银幕又急骤推出报道新中国杂技演员遍访世界各国,为增进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遍访五大洲的新闻图片和消息剪报。真是两个社会两重天!强烈的对比,使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影片也展现了香港同胞清早排队,争购戏票的热烈场面;银幕还展现了杂技团与香港劳动人民、各界人士的友谊交往,造船工人和杂技演员促膝谈心,文艺界人士和杂技演员畅叙友情……。我们从人们得到入场券而喜出望外的兴奋情绪中,从人们见到祖国亲人而喜悦的笑脸上,看到了广大港澳同胞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杂技英豪》的创作者,对每一个节目的内容、特点及演员的风格、造诣等都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分析,对不同的节目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把推陈出新的地方、表现绝技的地方重点细致地拍摄,同时注意艺术造型,突出人物的形象。如《舞狮》基调炽热而昂扬,作者在跟拍舞蹈动作的全景镜头中,多次运用变焦距镜头急速推出演员的特写和近景,在两极景别强烈的变化中突出了我国劳动人民英姿矫健、刚劲挺拔的形象。对《转碟》的造型处理,影片则富于抒情色彩,作者在分切镜头时首先以蓝天白云为背景,拍摄了无数碟盘飞转的近景,银幕上象征性地呈现出阳光明媚、彩碟纷飞的美丽景色,把观众带进了春意浓郁的诗情画意之中。再如对《杂拌子》的处理,作者有意采用了不少近摄镜头来强调演员逗乐的面部表情,因而使节目更显得欢快而风趣。在拍摄《舞流星》时,却关闭了人物光的照明,只让观众看见银幕上流星闪耀飞旋,突出了这一节目灵巧、奔放的特色。全片拍摄了十四个杂技节目,由于创作者在表现上做到了刚柔有别、张弛有致、疾徐有度,使人看了感觉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在镜头组接上,《杂技英豪》从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要求出发,充分发挥电影镜头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大胆取舍,该渲染的地方不惜笔墨细致描绘,该省略的地方则大刀阔斧予以割弃,这样就使节目的精湛技艺和创新之处得到鲜明的展示。如《钻地圈》充满生活气息,气氛轻松活跃,为了突出这一特点,镜头省略了演员的助跑动作,而直接把钻圈时小伙子们窜、扑、翻、滚的动作密切交织起来,相对集中了舞台表演的精华,使之更富于虎跃龙腾的生气,生动地表现了杂技演员英姿焕发的神采风貌。对《转碟》中咬花的表现,则不惜大肆铺陈,把高凳的架设等预备动作都一一加以渲染,有力地造成了悬念,突出了演员最后弯腰咬花的不易。
影片还运用了特技摄影手段,如升格、降格、停格以及多银幕画框等,适当地改变了原演出的时间和空间。《双爬杆》中的鱼跃过杆、《钻地圈》中的窜扑,在拍摄时采用升高摄影频率的技巧,把演员一瞬即逝的高难度动作,变成了可以仔细观赏的慢动作。在《钓鱼》和《大武术》等节目中,则穿插了“停格”特技手法,把演出中最吸引人的瞬间,突然变成静止的照片,给观众造成难以忘却的印象。在拍摄《单臂举杆》时,影片又用了多银幕画框的表现方法,把一个镜头画面分为三格,使地面顶杆的演员和杆上表演的演员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样的处理不仅突出了节目本身的难度,而且还显示了上、下演员的充分合作与谐调一致。(附图片)
  中国电影公司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