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珠江三角洲各级党组织认真总结经验 发动群众建设大面积高产稳产农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20
第4版()
专栏:

  珠江三角洲各级党组织认真总结经验
  发动群众建设大面积高产稳产农田
据新华社广州电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为建设大面积的高产稳产农田,实现园田化,掀起了冬春农田基本建设高潮。目前,在珠江下游出海口的低沙田地区,几十万干部、社员正从珠江河道挖淤泥入田,砌石头加固海堤;在中部高沙田地区,人们正忙着开新河,填旧河,整治排灌系统,平地改土;在地势低洼,内涝严重的窝田、洼地上,开挖大排涝河,修建大型电动排灌站的队伍也已开进工地。广阔的珠江三角洲上,到处热气腾腾。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之一。解放以来,经过连年的农田基本建设,这里修筑了大量的江海堤围,开挖了千万条排灌渠道,兴建了一批水库,还在国家支援下架设了高压电网,建起星罗棋布的电动排灌站,使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耕地有了电动排灌设施,有近七百万亩农田达到旱涝保收。早在一九六五年这里粮食亩产就跨过了《纲要》。但是前几年,由于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些县和公社粮食亩产停留在八九百斤,生产面貌变化不大。通过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这里的干部群众进一步激发了社会主义积极性,要求大干快上,迅速突破旧的生产水平,夺取农业生产的新丰收。珠江三角洲各级党组织通过总结经验,认识到:搞农业不出几身大汗,不进一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是不能突破旧的水平,实现大幅度增产的。
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的佛山地区各级党组织,去年秋收前就发动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围绕着农田基本建设是大干还是小干;是按照高标准改造大沙田,还是修修补补种“应付田”;是等着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动手,还是积极创造条件抓紧时机干等问题,开展了讨论,并且认真总结了本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的经验。南海县生产条件比较好,粮食产量比较高。一九六九年平均亩产就达到一千一百多斤。但是一九七○年以后,连续几年农业生产踏步不前。一九七三年,南海县委联系实际,开展批林整风,认识到粮食上不去,主要是县委领导班子路线觉悟不高,存在着守旧摊摊的保守思想,农田基本建设没有大的发展。通过总结这一教训,县委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破旧的生产水平。他们选择水头、沥东、联滘、联安、平地五个连成一片的大队为试点,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到一九七四年春耕以前,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土方的工程量,使这一片一万四千多亩原来田面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一,河渠弯曲错乱,地下水位很高的农田,变成渠道笔直,田面平整、田块划一,排灌分家,能够速排速灌,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园田化、规格化的高产稳产农田。这些大队一九七四年粮食产量都有新的突破,有的大队亩产达到一千六百多斤。南海县的经验,给珠江三角洲各级党委和社员群众很大启发,使他们看到:只有按照高标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才能迅速突破旧的生产水平,使农业继续大上快上。于是,许多领导干部同技术人员和社员群众组成三结合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小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订出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发动群众反复讨论修改,使规划切合实际,然后积极行动起来。
珠江三角洲各级党委在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注意处理好长远和当前,大局和小局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