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朝梁沟里“半边天”——记河北省承德县朝梁子村妇女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23
第3版()
专栏:

朝梁沟里“半边天”
——记河北省承德县朝梁子村妇女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事迹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所谓落后乡村并非一切都落后》一文写了光辉按语,赞扬河北省承德县朝梁子村“群众中蕴藏了这样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毛主席光辉按语的鼓舞下,朝梁子贫下中农发扬当年办合作社的革命精神,长期坚持战天斗地,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修起水平梯田八百多亩,人造平原五百五十亩,造林三千多亩,大大改变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粮食总产比合作化初期增长了四倍,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九倍多。过去那种“种一葫芦收一瓢”的落后状况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巨大变化中,朝梁子大队的妇女发挥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顶起了朝梁沟里的半边天。
毛主席说:“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严重地束缚着广大妇女的革命积极性。朝梁子大队的妇女们在毛主席光辉按语的指引下,同旧思想、旧意识进行了一场场的激烈斗争,显示了妇女的智慧和力量。
朝梁子东大坡有一千多亩耕地,产量一直很低。解放前,“风水”先生给这里戴上了“无水”的帽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解放了朝梁子大队广大妇女的思想,魏淑芝、李瑞香等十二个姑娘组成了打井队,扛起铁镐上了东大坡,决心破除坡上无水的迷信。她们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最小的才十五岁。有些思想守旧的人说:“妇女要能打井,毛驴也能长犄角喽!”一个富农分子也散布“妇女打井不出水”的谬论。面对这些议论,姑娘们在工地上一遍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按语,决心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事业来。她们每天顶着星星出工,披着月光回来。遇到大石头,她们就用炮崩,不懂放炮技术,就向男社员学。十五岁的李瑞清,平时连放个爆竹都害怕。为了打井,她主动装药点炮,工程进度越来越快。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战斗,她们终于打成了一口直径一丈五尺的大眼井,能浇地七十多亩。井成之后,朝梁子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按语,破除迷信,总结经验,几年来打大眼井二十二眼,扩大水浇面积六百多亩。
以前,这里流传着“朝梁沟里黄土坡,种的玉米光棍多”的顺口溜。因为土质瘠薄,耕作粗放,玉米产量很低,种植面积很少。一九七○年春天,第六生产队以共产党员王桂兰、李桂英为主的九位中年妇女,为了改变玉米的低产面貌,她们选了一片硬底盘做试验田,深翻土地,种上了优种玉米。出工干活时,她们身背粪筐积攒肥料,利用休息时间锄草、培土、施肥,还挑水浇了三次。经过精心管理,秋后亩产达到九百一十多斤,打破了这里玉米低产的传统观念。从此,朝梁子大队种玉米多起来了,许多高产地块达到千斤以上。
过去,一些人把妇女干脏活累活看成是低贱的事情。青年姑娘刘凤云和孔祥芝等以实际行动,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广大妇女树立了榜样。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贫农女儿刘凤云发现队里粪肥不足,就挑起尿桶,每天坚持敛尿。有人议论说:“闺女家每天给人端尿盆多难看!”刘凤云回答说:“我为大上农业敛尿积肥,就是光荣!”她每天早上跑完全队三十九户,还要自己砌尿池,备土,每年为生产队积肥几十万斤。
一九七二年,刘凤云要结婚了,队委会送给她一张锨、一把镐,把她在革命和生产中的表现写成鉴定,抄在大红纸上。在她结婚走的那天,生产队长带着奖品和鉴定,亲自送到她爱人所在的大队,向大家介绍了凤云的模范事迹,使那里的干部和群众很受教育,不久就选她为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青年姑娘孔祥芝,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后,也担起粪桶,每天早晨挨门挨户敛尿,并把妹妹孔祥民带动起来一起干。一天,吃早饭时小妹妹祥莲嫌她干的活计脏,祥芝便说:“没有粪尿臭,那有五谷香!”从此,祥芝经常带小妹妹一同去敛尿。后来,祥莲的两个姐姐都结婚走了,她就主动接过姐姐的粪担,继续积肥,每年为集体沤尿肥二十多万斤。
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朝梁子大队的广大妇女认真看书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批判能力,成为学习和批判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批林整风运动开始后,朝梁子大队的贫下中农以极大的无产阶级义愤,展开对林彪反党集团的革命大批判。过了一段,有的人觉得该批的都批了,运动差不多了。第六生产队贠素花、孙玉玲等几个姑娘感到关键问题是没有认真看书学习,缺少思想武器。于是,她们十多个姑娘组织了“红姑娘读书组”。她们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只有高小程度,多数只念过两三年书。遇到困难时,她们就请老贫农忆苦思甜,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刻苦攻读。在党支部的关怀下,她们坚持每周一、三和星期日晚上集体学,劳动休息时在地头上学。一年多来,她们读完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著作和二十多篇毛主席著作,写了批林批孔文章一百多篇,办大批判专栏、黑板报三处,还积极编写儒法斗争史讲稿,给政治夜校作学习辅导,在农田建设工地上给社员们讲儒法斗争故事,成为批林批孔运动的一支骨干力量。
在姑娘们的带动下,许多老年妇女也焕发了革命青春。六十岁的贫农女社员陈昭兰,在批林批孔运动展开后,第一个组织了家庭批判会,引导全家人联系实际,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家庭都摆下了批林批孔的战场。她们反复批判“男尊女卑”、“妇女无用”等孔孟之道,批判林彪诬蔑劳动人民的罪行,成为一支革命的生力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