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永葆革命青春的战士——记甘肃省华池县几位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23
第4版()
专栏:

永葆革命青春的战士
——记甘肃省华池县几位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
在甘肃省华池县的广大农村,有许多革命老人:他们有的是经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锻炼的红军战士,有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队伍的老同志,有的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老英雄。一提起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人们都称赞说:他们年纪虽然大了,但革命斗志还很旺盛,始终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
华池县委委员、城壕公社城壕大队党支部委员张振财,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响应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大生产运动中拚命苦干,一天最多开了二亩荒地。三年中,他全家向陕甘宁边区政府交救国公粮九千斤,为革命作出了贡献,曾两次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
全国解放以后,张振财继续为革命大干苦干。一九六四年以来,他带领城壕生产队的社员群众认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每年除秋收大忙时节外,春、夏、冬三季他都和社员一起,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现在,这个队四百多亩高低不平的川台地,已经有二百八十多亩平整成了平展展的条田。过去,这个队没有一亩水浇地,现在有了一百五十亩好水浇地。粮食亩产由解放初期的二百来斤提高到四百多斤。
城壕生产队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张振财积极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决心绿化荒山。从一九六四年以来,他们年年栽树,持之以恒,在昔日的干山枯岭上育成了三千五百多株苹果、核桃、杏等果树。现在百分之七十的果树已结果。
张振财已经是七十二岁的老人了,但是他一刻也闲不住。他和几个老人管理着生产队五十来亩花果山和八亩苹果园。人们看到张振财和老人们管护的花果山、苹果园,都赞扬老英雄越活越年轻,越干越有劲。
这个县乔河公社王家河生产队的张天孝,是一九三四年入党的老党员。他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山大沟深的贫瘠山区。一九六四年,他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和队里的干部群众商量治山治水,改变山区面貌的规划。一九六五年春节刚过,张天孝就带领大家上了工地。陇东高原上天寒地冻,土硬如铁,张天孝脱掉棉衣,挥动大镐刨冻土层。双手的虎口震裂了,他包扎一下又继续干。在他的带动下,全队群众齐心协力,修田造地。
一九七○年,一场特大的山洪冲毁了张天孝和社员们修起来的梯田、坝地。有人叹息说:“一年打柴一火烧,三年辛苦一水漂”。张天孝却斗志昂扬地鼓励大家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边区人民在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许多流血牺牲,取得一个个的胜利。今天我们战天斗地,遇到这点困难算个啥!”在他的鼓励下,全队群众一鼓作气,全部修复了被洪水冲毁的土地。十年来,这个队坚持挖山不止,造林不停,使全部陡坡地变成了水平梯田,荒山育成了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有了发展,成了当地的先进单位。
张天孝现在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有人劝他歇歇。张天孝却笑呵呵地说:“那咋能行呢?过去跟毛主席打江山要艰苦奋斗,今天建设社会主义还要继续艰苦奋斗呀!我们共产党员就是要为革命艰苦奋斗一辈子。”
一九二九年在江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周力,于一九四九年因病转入地方以后,就一直在华池县紫坊公社箍窑洼生产队。这个七十四岁的老红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生产队不让他下地干活,他就背着粪筐,一年四季早出晚归拾野粪,每年要交给生产队十几万斤经过沤制的精肥。周力还主动担任了生产队的学习辅导员,经常给大家读报,给民兵们讲战斗故事。他常常说:“我只要活一天,就要干一天,为革命事业贡献一点力量。”
华池县的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从来不因为自己对革命有贡献而向党向人民要名誉、地位和物质待遇,相反,他们时时刻刻想着如何为党、为人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干重活,他们就干轻活,不能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他们就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发挥作用,教育下一代,培养年轻人。他们虽然须发斑白,但仍然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迈步前进。华池县委十分注意发挥这些革命老人的作用。他们组织革命老人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回忆对比教育。县委的领导成员虚心向这些革命老人学习,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加劳动。一九七四年,这个县委的常委以上干部平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都在一百天以上,全县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