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英雄的格里维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24
第5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英雄的格里维察
在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艺术馆的画廊上,悬挂着一幅题为《一九三三年的格里维察》的巨幅油画,逼真地描绘了一九三三年二月布加勒斯特格里维察机车修配厂工人罢工的英勇斗争情况。最近,我们怀着对罗马尼亚工人阶级敬佩的心情,访问了格里维察。
光荣的革命传统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罗马尼亚的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变本加厉地剥削工人,他们解雇工人、降低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广大工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五日,格里维察厂的六千多名工人为了争取起码的政治权利,要求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奋起罢工,占领了工厂。工人们提出了“资本家不答应要求,我们就决不复工”的响亮口号。
被工人革命行动吓破了胆的反动政府在第二天慌忙派出大批军警,包围了工厂。
面对荷枪实弹的敌人,工人们毫不畏惧,他们组织集会,发表演说,高唱革命歌曲,向敌人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这时,反动军警竟向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造成了罗马尼亚历史上震惊全国的大惨案。在子弹的呼啸声中,十七岁的共青团员罗阿伊特登上车间的屋顶,拉响了工厂的汽笛。
宏亮的汽笛声,鼓舞着工人们的斗志。敌人胆战心惊,慌作一团。几个敌人爬上屋顶,杀害了罗阿伊特。罗阿伊特在牺牲时,手中还紧紧握着汽笛的拉杆,表现了无产阶级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格里维察工人的英勇斗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不久,罗马尼亚全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
为祖国勇挑重担
罗马尼亚解放后,英勇的格里维察工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把在战争中被夷为瓦砾的厂房重建起来。一辆辆破旧的机车经过工人们的精心修理,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在当时生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格里维察的工人们还赶制大批农具,支援农业建设。
一九六二年,由于建设的需要,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决定把格里维察工厂由修理蒸汽机车改为制造化工设备。对于从事了几十年修理机车工作的工人们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在解放前曾经和敌人英勇搏斗的格里维察工人们,如今已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岂能被困难挡住前进的道路!工厂里立即掀起了一场学习新技术的高潮。每天早晨,天还不亮,工人们就到厂里去参加技术学习班;下班后,继续留在厂里学习。他们终于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制造化工设备的新技术,将一台台化工机械设备送到祖国建设需要的地方。
走自力更生的路
罗马尼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但在过去,罗马尼亚所需要的各种化工设备大部分不能自给,一些精、尖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格里维察厂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决心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自力更生造出各种化工设备。由修理机车改为制造化工设备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生产普通的化工机械到制造复杂的、耐高温高压的化工设备,困难更大。一九六八年,工厂曾要求外国提供化学反应塔中散热装置的技术资料。外国资本家不仅不给资料,而且还停止供应这种产品。工人们听到后肺都气炸了,他们说:“不给我们就自己造,一定要争这口气!”由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立即动手干起来,平时加班加点,星期天也不休息。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国产的散热器终于出世了,它的成本不仅大大低于进口的产品,而且质量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格里维察厂已经成为罗马尼亚的一个自行设计和制造生产合成氨、硝酸所需的大型设备,制造炼油厂的各种过滤塔、反应器等高级化工设备的基地。
格勒迪纳鲁是格里维察厂的一个四十多岁的生产队长。去年五月,皮特什蒂化工厂要求格里维察厂在三、四周内给他们制造一种急需的设备。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这种设备起码要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怎么办?格勒迪纳鲁和同志们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时间里造出来。一场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打响了。格勒迪纳鲁和同伴们,发扬主人翁的忘我劳动精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吃饭也不出车间。结果,只用三周时间,就把设备生产出来了。
在格里维察工厂,象格勒迪纳鲁这样的工人层出不穷。由于他们的努力,一九七四年工厂月月超额完成计划,全厂生产总值比一九七○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三。他们生产的化工设备受到了各化工基建部门的好评和欢迎。
格里维察厂的工人们既是生产能手,也是保卫祖国的战士。工厂里的全体职工除了有病的以外,都参加了爱国卫队。去年十月的一天,第二机械车间举行了一次实弹演习。爱国卫队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他们怀着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坚强决心,把一颗颗子弹准确地射向靶心。演习结果,全车间获得了优秀成绩。他们说:“军事训练是我们的经常任务。为了保卫祖国,必须练好杀敌本领,一旦敌人敢于侵犯,我们就奋起保卫祖国。”
当我们离开格里维察厂时,工厂交接班的汽声笛响了起来。这嘹亮的汽笛声犹如战斗号角,召唤全厂的工人高举革命的旗帜,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而继续奋斗。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罗马尼亚皮特什蒂小汽车厂发动机制造工段的工段长(右一)同工人、技术员一起研究提高发动机质量。 新华社记者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