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响应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号召 河北农村青年团成为生产生力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07
第2版()
专栏:

  响应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号召
河北农村青年团成为生产生力军
【新华社北京三日电】河北各地农村中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响应人民政府生产救灾的号召,团结广大青年农民,和全体农民共同展开了广泛的冬季生产与救灾运动,获得了很大成绩。
深入宣传生产政策
首先,各地青年团广泛而深入地宣传了人民政府生产救灾的政策,提出“不怕灾荒年,就怕不生产”的口号,克服单纯等待救济的观点,发动群众动手生产自救,准备春耕。栾县李庄村青年团支部书记陈淑琴用串门办法,向群众解释要想渡过灾荒,必须大家动手来生产,动着吃比坐着吃强,不应坐着等待政府救济。经宣传后群众都纷纷组织起来从事纺织和积肥。
以模范行动推动生产
其次,青年团员在生产上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做出成绩、以此来推动群众。河间官德村灾情严重,区、村政府干部发动熬硝生产自救时,群众普遍存在着“熬不成,无销路”的思想。这时青年团支部根据共产党支部的意见开会研究,由团员刘景新等三人先作试验,结果用两筐硝土可以熬硝十五斤。于是青年团支部就召集青年农民举行座谈会,把熬硝的办法告诉大家,推动了群众的熬硝生产。青县刘世印屯村青年团员试验熬硝成功后,团员刘士玉亲自到供销社接洽好销路,回来发动群众熬硝。结果两村三百四十一户即有二百五十八户参加熬硝。据沧县、天津两个专区的不完全统计,六个县三百四十七个村在团员推动下,有二千七百八十四人组织起来熬硝,一个月出硝四十一万余斤,可以换十二万八千余斤小米,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建国县开展熬硝后,有些村的农民,准备搬家的也不搬了,要饭的也回来参加生产了。
创造新技术增加生产
此外青年团员在生产中还不断地创造新技术,增加了生产。建国县景和村团员曹玉林熬硝组四个人,创造了熬硝时加点石矾使废物沉淀的办法不但使硝颜色白,而且使出硝的时间快(一天一锅能出八十斤)。在七个村的联席会上,把这个经验介绍给大家后,增加了各村硝的产量。沧县南屯村一个青年团员创造了纺六根麻线的纺车,一天能多纺三斤麻线,而且纺出来的麻线都很均匀,创造成功后,立即向群众宣传推广,教给大家使用新纺车的技术。另外如沧县东关区十老桥村的团员范西如等三人创造了织干线布的办法(经线不浆),可织出质量很好的布。静海县普堤村团员张西延、王宝兴创造了雪地熬硝的办法等。
团的威信提高组织大大发展
由于各地青年团在生产工作中起了积极带头作用,提高了团的威信,团的组织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天津专区的团员现在已发展了四千一百九十一人,比原来增加了一倍。据去年十二月统计全省已经建立团支部九千四百五十个,比一九四八年九月的数字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五,团员十八万多人,也比一九四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这一支日益壮大的青年队伍已经成为河北农村生产中的生力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