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革新反儒的呼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02
第3版()
专栏:

革新反儒的呼声
刘祯祥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引用了清人龚自珍的一首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是十九世纪上半期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转折关头。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腐朽没落,随着帝国主义侵略魔爪的伸向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在农民起义和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推动影响下,以龚自珍和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一些人,从封建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以法家思想为武器,同封建顽固派、投降派的守旧、卖国路线和尊儒反法思想展开了积极的斗争。早在青年时代,龚自珍就鄙薄时文制艺,不甘程朱理学的束缚,而“好杂家之言”,“事天地东西南北之学”(《古史钩沉论三》)。后来,他在朝廷做了小官,不断写诗作文,指当时社会为“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尊隐》),从各个方面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更法”主张。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即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一八三九年),龚自珍看到朝政已不堪挽救,毅然抛弃京官,辞职回乡。在南归途中,他绘景咏物,以诗言志,写了三百多首《己亥杂诗》,抨击社会,指斥时政,发出变法革新的强烈呼声。上面这首诗,就是《己亥杂诗》中的一篇代表作。
诗的开头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以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作者的变法革新愿望。风雷,是天候变化的象征。事物的生命,存在于变化运动之中。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风暴雷霆般的社会大变动。短短七个字,说得多么有力和深刻!
接着,诗人以“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句子,集中揭露了当时政治思想领域里的黑暗。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拚命加强孔孟之道的统治地位,大力鼓吹复古倒退、投降卖国的儒家思想,并引诱人们脱离现实社会,去搞烦琐的考证工作,去做空洞的八股文章。谁要发表一点不同意见,立即遭到文字狱的迫害。正是这种“拘一祖之法,惮千夫之议”(《乙丙之际箸议第七》)的反动政策,在政治思想领域造成了“万马齐喑(读音,缄默的意思)”的沉闷空气。生活在这“奄然而无有生气”(《明良论三》)的社会里,怎能不使人感到“可哀”而又可恨!
于是,诗人满怀激情,愤怒地喊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在龚自珍看来,“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所恃者,人材必不绝于世而已。”(《上大学士书》)只有出现一批不拘“一祖之法”,敢于向孔孟之道进攻的革新人材,才能冲破“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这象一声响亮的号炮,呼唤一切有志革新的人们,勇敢地站出来,对着封建顽固派、投降派和反动的孔孟之道,发起猛烈的冲击。
由于明显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龚自珍希望出现的“人材”,只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抵抗派,他所期待的“风雷”,也还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变法革新运动。依靠这样的“人材”和“风雷”,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守旧、卖国路线和尊儒反法思想的阶级基础,打破“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创造一个有生气的国家。但是,他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敢于大声疾呼地倡导变法,还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思想和主张,也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民族利益,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有着很大的影响。
龚自珍死后一百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劳动人民是创造新世界的真正的“人材”,农民起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打破“万马齐喑”局面的“风雷”。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千百万劳动人民,进行风暴雷霆般的大革命,才能把死气沉沉的旧中国,变成生气勃勃的新中国。
伟大领袖毛主席借用龚自珍的这一首诗,说明一九五八年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利用大字报这一新式武器,冲破刘少奇一类机会主义头子造成的沉闷空气,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我们树立了“古为今用”的典范。我们在研究儒法斗争的文艺史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现实斗争,贯彻执行“古为今用”方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