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武陵山区团结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04
第3版()
专栏:

武陵山区团结花
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境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巍峨的武陵山支脉纵横全州。这里除了人口较多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以外,还有散居的回族、瑶族、侗族等兄弟民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斗争中,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到处呈现出一派团结战斗的景象。
泸溪县小章公社的来上坡下,以汉族为主的峒上大队,以苗族为主的白泥塘大队和土家族、汉族杂居的塘坪大队,被人们称为三朵团结花。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白泥塘大队和塘坪大队的苗族、土家族贫下中农,打算一起在地势较高的峒上大队境内修一座水库。峒上大队的汉族贫下中农知道后说: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大搞分裂活动,破坏革命团结。我们一定要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革命团结,用实际行动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大家一致决定让出一块好田,让白泥塘和塘坪两个大队把水库修在最合适的地方。峒上大队汉族贫下中农的高尚风格,深深感动了白泥塘和塘坪两个大队的苗族、土家族贫下中农。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提出加高大坝,扩大库容量,增修一条“兄弟渠”,把水引到峒上大队的四十多亩“天水田”,支援汉族贫下中农。水库开工后,峒上大队的汉族贫下中农又主动腾出屋子,给土家族、苗族民工住;还派出民工,和土家族、苗族贫下中农一同炸山取石,挑土筑坝。经过三个大队各族贫下中农一个冬天的团结战斗,建成了水库,完成了渠道的第一期工程,使过去十年九旱的“天水田”,变成了旱年也丰收的高产田。
吉信公社电站的工人们,知道隔江的凤凰木里公社高炉坪生产队的夜校里没有电灯,苗族贫下中农在油灯下学习。他们想,要是把电线架过万溶江,让苗族兄弟能在亮晶晶的电灯下看书学习,该多好啊!可是电站发电量不大,有时连本公社的用电也不能完全满足;而且电站离高炉坪有七里多远,又没有变压器。公社党委知道工人们的想法后,对他们说,苗族人民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困难我们应该帮助解决,电量再少,也要把电送到苗寨去。党委的决心鼓舞了电站工人。他们一面想办法,解决七里外不用变压器也能亮灯的难题;一面涉过万溶江,爬坡架电线。初冬的苗山,北风呼啸,寒气逼人,给架线带来了困难。但是,怀着对苗族贫下中农满腔热情的汉族电工,卷起裤腿,打着赤脚,坚持在寒冷的泥水中、溜滑的岩壁上埋杆作业,终于把电线牵过了万溶江,把电灯装进了偏僻的苗寨。
吉首县马颈坳公社团结大队,居住着土家、苗、汉三个兄弟民族。一九七三年春天,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东门口、大云盘和大寨等生产队,决定抽出劳力帮助以汉族为主的中寨、张家两个生产队修一条水渠。这时,阶级敌人散布什么:“铜不沾铁,苗不和客(汉族)”,妄图挑拨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阶级敌人的破坏,激起了苗族人民的愤怒,大家说:今天,苗就是要和客。各族贫下中农是一家,谁要破坏我们的革命团结,我们就和他斗到底!他们把阶级敌人揪出来,进行了狠狠的批判。大家把帮助汉族兄弟修好渠道,当作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没有岩工,苗族青年龙清先、石江贺等人,轮换掌钎抡锤,一起学习打炮眼。为了清基砌堤,要挑开一塘污泥,苗族女青年石光翠不怕冷,不怕脏,自告奋勇下到烂泥塘里铲泥。当水渠修到大寨生产队寨中心的时候,每放一炮之前,土家族和汉族社员总是先预备柴草,覆盖炮眼,尽量设法使炮渣不损坏苗族兄弟的房屋。这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各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