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隆林各族人民互相帮助团结战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04
第3版()
专栏:

隆林各族人民互相帮助团结战斗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着勤劳勇敢的壮、汉、苗、彝、仡佬族人民。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前进。
改造山河。隆林全县有二十多条小河和溪流,过去,水从山下流,山上渴死牛。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意气风发,兴修水利。在兴修冷水河水利工程时,阶级敌人跳出来反对,说什么:自古以来,车有车道,水有水道,今日何苦来改道。各族干部和群众狠抓阶级斗争,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调动了各族社员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他们豪迈地说:“我们新中国的人民,就是要叫高山让路,河水改道,引水上山岗。”经过两个冬春的战斗,给干旱的农田引来了水。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各族社员还积极开展造田活动。蛇场公社同芭坝子,解放前流行过一场疫病,死了不少人。从此人们便把这里叫做鬼地。文化大革命中,原蛇场大队队长赵金才,带领着十几个民兵到这鬼地上开荒。一个坏分子跳出来说:“同芭坝里有鬼火,谁要在这里动土,不是死就挨火。”各族社员气愤地说:“千百年来都说有鬼,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鬼。要说是有鬼,一小撮阶级敌人就是鬼。”大家批斗了阶级敌人,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在同芭坝里开垦出五十多亩良田。
为了加快山区建设,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劈山修公路。经过大干苦干,全县社社都通了公路。这为发展生产,繁荣山区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团结战斗。在蛇场公路两旁,常常见到一些断壁残垣。当地贫下中农说:“这些原来是隔村墙,如今拆掉修成连心路了。”原来,解放前,反动统治阶级经常挑起民族之间的械斗。彝村和苗寨的山间坳口,筑起了一道道隔村墙。地主、山霸不许两族人民互相来往。解放后,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互相支持,共同战斗。但是,这些隔村墙还没有动。文化大革命中,各族人民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增强了团结。大家说:“反动派想把我们变成冤家仇人,毛主席、共产党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挥钎抡镐,拆掉一道道隔村墙,修成一条宽阔的连心路。
隆林的好多山区,吃水很困难。解放前,德峨公社么基大队方圆三十多里仅有一口井,还被地主霸占了。穷人挑一担水,要走六十多里山路。文化大革命中,只有十四户苗族社员的干坝生产队,首先打响在青石板上凿石打井修塘的战斗。附近生产队的汉族、彝族、仡佬族社员,纷纷赶来支援。他们说:“藤上的瓜儿一条根,各族贫下中农一条心。”他们齐心奋战,一个冬天就凿成了一个大水柜,出现了第一个吃水不出村的生产队。各族社员互相支援,团结战斗,大干三个冬春,打出了九十二口水井,修成水柜、山塘一百五十四个,结束了世代愁吃水的历史。
好带头人。文化大革命中,隆林县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他们都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好带头人。
壮族新干部、县委副书记黄贤英,解放前是个放牛娃。他怀着改变山区面貌的强烈愿望,和水利普查队的同志一起,批判林彪一伙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他们爬山涉水,踏遍了全县的山溪河流,并到相邻的西林县、贵州省的兴义县等地,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行程二千五百多里,制订了重新安排隆林山河的计划。苗族干部、县革委会副主任杨宗德,去冬到隆或公社负责建设马顶电灌站。他坚持和群众一块抬电杆,架线路,爬高山,跨深谷,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电灌站。
隆林县少数民族干部正在茁壮地成长。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一。他们和汉族干部团结一起,带领全县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