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学生从公社来仍然回公社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11
第3版()
专栏:

学生从公社来仍然回公社去
中共山东省莱阳农业学校委员会
我们学校师生积极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习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把学校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决心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坚持学生社来社去的办学方向。
我校创建于一九五一年。目前设有农学、果林、畜牧兽医、农机四个专业,有学生一千二百四十七人。遵照毛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教导,我们在办好二年制普及班和短训班的同时,于一九六八年创办了社来社去的一年制,先后毕业了三千零二十四名学员。他们回社队以后,成为农业学大寨的一支骨干力量,在深入开展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面向农村,社来社去
一九六七年,我们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指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本校的实际,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组织教职员工到烟台地区十二个县(市)的一百二十多个社队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农村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的意见。许多地方的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尖锐地批评了旧农校的办学路线,指出:“过去,旧农校不和俺们通气,学生越学离俺们越远,那样的学校,不如不办!”广大贫下中农迫切需要办一所能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新农校,学制不要长了,学员由社队选送,毕业后仍然回社队去。大家认为,贫下中农的批评和建议是十分中肯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农业学校,应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毕业出去的学生要能扎根农村干革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敢于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大家提出了创办社来社去的一年制的建议。决定从一九六八年春季开始招生,学员由社队选送,本人同意,县里批准,学校复审后入学。
六年多来,实行社来社去的一年制,是在同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同轻视农民和轻视体力劳动的孔孟之道的斗争中前进的。有的人对这一新生事物总是看不惯,说什么:“农校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实行三年制,学生由国家分配,现在改为一年制,社来社去,一年不如一年。”社会上也有人说:“农校毕业当农民,谁去上。”然而,社来社去的一年制符合现阶段“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贫下中农和社队干部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招生通知发到社、队后,社、队党组织和贫下中农都是认真对待,评了又评,选了又选,把路线觉悟高,政治思想好,具有两年以上劳动实践经验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送到农校来培养。
怎样培养社来社去的工农学员
社来社去的工农学员,受本社队贫下中农的委托,带着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来学习,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学起来劲头很足。但是,怎样培养他们呢?这是贫下中农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阶级斗争为主课,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
加强对工农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努力培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人材。有的同志曾认为:“学员来自工农,根正、苗壮、花儿红,缺的是专业理论和技术。”学员中有的也认为:“来校学业务,政治回去补。”针对这些思想,我们抓住“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对学生大力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使学员树立“热爱农业,扎根农村,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我们为社来社去一年制开设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三门政治课。引导学员在批林整风、批林批孔中,认真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七二级学员毕鉴先等十多个同学,克服了“自来红”的思想,自动组织起学马列小组,除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著作,还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并联系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上的方针、政策问题,提高了对农村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只有认真看书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二)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建立以生产为基础的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新体制。
在组织教学上,我们根据烟台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社来社去一年制的特点,采取了校内种“三田”(高产田、试验田、种子田)、社队建基地、回队搞实验的教学方式,把学校教学与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校内种“三田”,是学员在校内学习期间,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一种方式。几年来,在校内基地上,师生与工人相结合,采取专业课先上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同时进行,合理安排,互相配合的办法,一面教学,一面生产和搞科学实验。例如:农学专业的小麦“三田”,就是通过制订种植计划、播种、田间管理、观察记载、收获、总结的全过程,有计划地把边干、边学、边研究和系统学习结合起来,完成小麦的生理、土壤肥料、栽培、良种选育、病虫防治和科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做,基本上打破了旧的教学体制,建立起以生产为基础的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新体制。
几年来,我们还在课程改革上,建立了以生产季节为序,内容相对集中,结合生产和科研实际,分段进行教学,最后系统总结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做到使生产季节和教学结合起来,既讲基础理论,又讲栽培管理技术;既让学生学理论,又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队建基地,是我校开门办学的又一种方式。校内种“三田”,对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还不能彻底破除教学上的“三脱离”。为此,我们根据四个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先后在烟台地区分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十九个先进社队、十六个兽医站、六个工厂和一个林场作为学校的挂钩单位,并聘请了工农兼职教师。师生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到这些挂钩单位进行教学,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高产经验。为了解决更多地区低产变高产的问题,我们从一九六九年起,每一个专业又在学校附近选择一至两个能代表烟台地区的一般水平,领导班子较强,干部和群众对科学技术要求迫切的社队,作为校外另一类教学基点。有教师常年驻点,并聘请了兼职教师。师生除经常去进行教学、生产、科研活动外,还举办短训班,为社队培训技术骨干。
学员回队实践,是巩固社来社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我校农学专业的做法是,在一年中,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在校内种“三田”,下半年回队实践两次,时间一个月。七月底回队半个月,抓秋作物的病虫防治、制种田的授粉和田间管理等。九月底回队半个月,参加秋收秋种,搜集试验材料,总结丰产经验,抓冬小麦“三田”的播种。他们把学到的先进生产经验和科技成果带回社队去推广。去年,他们围绕着秋播任务,举办了一百九十多期短训班,培训了二千一百多名生产队的技术骨干。贫下中农看到学员回队实践的表现,高兴地说:“这样办学,路子走对了。”
农业学大寨的新生力量
我校社来社去的一年制,到一九七四年为止,已毕业了五届学员。每一届学员毕业后,都是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己的社队,满腔热情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一九七三年,我们先后在全区十六个县
(市)的二百五十一个公社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二年间,一年制毕业生共一千三百五十六名,其中担任公社厂、站和大队技术员和科学实验队员的九百三十名,占百分之六十八点五;担任社队领导干部和教师等职务的三百一十七名,占百分之二十三点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员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农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热爱农业,扎根农村,一心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成为农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分子。一九七一年毕业的学员贾桂田,刚回到掖县西由公社后吕大队,就接到他的亲戚从东北的来信,要他去当工人,有人劝他去。可是贾桂田坚决回答说:“我决不能辜负党的培养和贫下中农的委托,立志扎根农村干一辈子。”党支部分配他到比较后进的第八生产队当副队长,他耐心地帮助队长克服了“撂挑子”的思想,团结一致,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积极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使八队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九七二年一月贾桂田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农校培养出来的学员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懂理论,能实践,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回到农村后,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即墨县岙山公社岙角石大队的李云连,一九六九年在我校农业专业学习毕业后,回队担任科学实验队政治队长。他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既积极带领群众参加批林整风、批林批孔,又带领科学实验队积极进行科学实验。几年来,科学实验队繁育的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良种,不仅满足了本队的需要,还向全县推广。大队党支部书记李爱昌说:“农校帮我们培养了科学种田的好参谋。”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实行学生社来社去,适应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农村日益增长的对文化技术的要求。它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有利于从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几年来,我们虽然在办好社来社去的一年制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学习了朝阳农学院的经验之后,我们感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服务,为巩固和加强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