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向内地进军”——圭亚那克服殖民主义恶果的一场战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13
第5版()
专栏:圭亚那通讯

“向内地进军”
——圭亚那克服殖民主义恶果的一场战斗
以“森林之国”著名的圭亚那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矿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圭亚那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住在沿海,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百分之九十的广大地区有待开发。
伯纳姆总理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靠沿海地带为生,这是殖民主义强加于我们的结果。”近几年来,圭亚那政府和人民为开发内地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把这场征服自然、克服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恶果的战斗称之为“向内地进军”。
不久前我们随圭亚那工程交通部组织的参观队伍,参观了从铝土矿业中心林登到边境小镇莱森的三百英里新建公路。这条穿越全国的公路初步建成,使位于大西洋滨的首都同西南大牧区连成一片,对开发圭亚那中部森林资源和发展内地农牧业生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圭亚那朋友们说,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要把西南边境草原的牲口运往沿海城市,得经过二百多英里的羊肠小道。由于山高路险,许多牛马驴羊半途死去。现在圭亚那人民硬是在群山密林中将昔日的羊肠小道开拓成汽车可以行驶的大道。一位参加过公路建设的老测量员对我们说:“困难固然很大,但我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他说:“我已经六十三岁了,当时有人问我,这条山路什么时候能开成?不如等你的孙子去完成吧。我现在可以告诉他们,这条路没有等我孙子长大,已经通车了。”
公路的建成,给居住在内地草原和林区的印第安民族带来了方便。我们的车队越过一个名叫安奈的小镇,就进入了印第安人聚居的鲁普努尼地区,这时眼前展现出一片绿绒绒的大草原。一个印第安居民请我们到他的家里坐一坐。他的家墙上挂着兽皮和猎枪,屋角里放着一些农具。主人指着农具高兴地说:“多少年来,这里的居民都是靠畜牧为生,现在道路通了,我们得到了一些种子,开始了农业生产。”的确,我们看到牧区的地里已经种上圭亚那人民普遍爱吃的土豆、花生、大蒜和香蕉。经过三天的汽车旅行,我们到达圭亚那和巴西交界处的边境小镇莱森。人口约一千九百人的莱森,是鲁普努尼地区的首府,是圭亚那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政治、经济中心。我们参观了莱森的农业试验站、小学校、百货商店和一个小型展览。晚上,好客的印第安居民举着火把,敲着兽皮鼓,载歌载舞欢迎来自首都的客人,庆祝公路的通车。
圭亚那政府鼓励大批青年到内地从事开发工作。在圭亚那东部美丽的伯比斯河边,未来的新城镇坎比亚正在建设中。这里是圭亚那一七六三年黑人奴隶起义的领袖科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今天,在大片新开垦的土地上,整齐地排列着几十幢新盖的木制平房。近一百英亩土地里,各种农作物正在成长。
圭亚那独立以后,圭亚那政府提出努力实现吃、穿、住三自给的目标,提倡到内地办农业、利用内地的有利条件发展过去靠进口的某些农产品。在内地试种土豆是从一九七三年开始的,当时圭亚那国家开发和农业部在二十英亩土地上进行了试种,取得了每英亩收获六千磅的成绩,随后就在西北部高原进行大面积推广。去年圭亚那土豆获得丰收,雄辩的事实驳倒了殖民主义者散布的所谓圭亚那的气候不宜种土豆的谎言。
距首都乔治敦约一百五十英里的卡比利比里国营农场,是圭亚那人民在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一九七○年,一个美国“专家”打着“援助”圭亚那人民开发内地的幌子,来到卡比利比里。工程刚开始,这个帝国主义分子就贪污了大量开发资金,终于被圭亚那政府及时察觉,并且被驱逐出境。以后,圭亚那人民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发卡比利比里,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把昔日的荒丘开垦成为有可耕地九千英亩的大农场。目前,农场已初具规模,建立了农械修配车间,盖起了谷物干燥和储存仓库和一排排整齐的工人住宅。农场的任务之一是培育农作物良种以代替进口的种籽。现在农场已经种植了一千多英亩的庄稼。当我们来到农场参观时,只见粗壮的玉米秆上结着颗粒饱满的棒子,整齐的棉田盛开着白色、红色的花朵,黑眼豆、花生长势也很好。一切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好收成。农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的棉田凝结着圭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原来,在一百年前,圭亚那曾经是棉花出口国。但是殖民主义者为了牟取暴利,强令停止生产棉花,改种甘蔗。种棉资料也失传了。一九七二年以来,圭亚那农业工作者同中国农业专家合作,开始在二十五英亩土地上试种棉花,逐步总结经验,今年又在卡比利比里开始了较大面积的试种。这位圭亚那朋友指出,圭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密切合作正在结出丰硕的果实。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