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组织闲散居民亦工亦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北京密云县城关公社五七大队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20
第4版()
专栏:

组织闲散居民亦工亦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
——北京密云县城关公社五七大队的调查
北京市密云县城关公社五七大队,是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指引下,于一九七○年由城镇闲散居民组织起来的。现在共有社员四百六十七户,一千七百三十二人,整半劳动力五百五十三个。
五年来,这个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行以农为主,亦工亦农,使闲散居民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林、牧、副业也有很大发展。他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锻炼,改造思想,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坚持以农为主,亦工亦农的方针
密云县城关闲散居民中,百分之八十是干部和工人的家属。过去,她们“吃粮靠国家,花钱靠丈夫”,除了做些家务活儿以外,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另外百分之二十是无固定职业户。
一九七○年初,中共密云县委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决定组织城关居民建立五七大队,让他们就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五年来,五七大队党支部狠抓了农业,把百分之五十五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他们坚持发动群众学大寨,改造河滩,运土垫地。除了把原来县委五七干校移交给他们的三百亩薄沙地的土层由八寸加厚到一尺半以外,还在沙石滩上新造耕地三百八十亩。一九七四年,小麦平均亩产六百一十五斤,全年平均亩产粮食一千零四十三斤,总产达六十三万斤,实现了口粮基本自给。同时,林、牧、副业也有了发展。这个大队生产的牛奶,已经基本满足密云城关地区群众的需要。他们还以百分之四十五的劳动力,兴办了生产螺丝钉、服装、木器、骨粉等小工厂和缝纫、弹花、修笼屉等服务业,为生产建设和城镇居民生活服务。去年全年总收入达六十二万多元。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去年全队平均每人现金收入一百四十三元。
五七大队对农、工、副各业实行统一管理,劳动力统一调配,统一评工记分。从事各业的社员基础工分都一样,根据工种和体力适当给予少量工分补贴。每月结合生活会评工一次,并且实行按月预分。工业、服务业部门都种一定面积的试验田,农忙时集中力量干农活,平均每人一年从事农业劳动一个月左右。他们坚持以农为主,亦工亦农的方针,相互支援,互相促进,使五七大队集体经济不断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组织城镇闲散居民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必然遇到资产阶级思想和旧习惯势力的顽强阻碍。建队头两年,由于没有经验,经营单一,收入水平低,在讨论预分方案时,一小撮阶级敌人跳出来诬蔑五七大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几个有严重资本主义倾向的人也跟着起哄。在他们的煽动下,有些干部、职工家属开始动摇,觉得参加五七大队,把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吃亏了”,主张退队。在这关键时刻,中共密云县委和城关公社党委明确指出:五七大队是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办起来的,一定要努力办好。在县委和公社党委的支持下,五七大队党支部组织广大社员举办学习班,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开展革命大批判,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使干部和社员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坚定了走“五·七”道路的信心。
随着生产的发展,又有人单纯追求收入,主张用主要力量办工业和副业,只给农业留下一百人,拖拉机也出去跑运输,抓现钱。个别厂、队“工分挂帅”的苗头也冒了出来。一九七二年总收入增加了,粮食却减产了。这年冬天,在上级党委帮助下,五七大队党支部从正反两面总结了三年办队的经验,坚决执行以农为主,亦工亦农的方针,在全队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组织全体干部和社员认真看书学习,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办队方向端正以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随即带来了农、工、副各业全面发展。一九七三年,粮食比一九七二年增产一点二倍,果品增产百分之六十,牛奶增产百分之七十;还新建了服装、木器两个加工厂,集体盖房屋二百六十多间。去年,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三年增长百分之五十,每亩净增三百四十二斤。社员们在总结时说:我们今天欣欣向荣的五七大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种思想的斗争中斗出来的。
城 镇 的 深 刻 变 化
城镇闲散居民组织起来走“五·七”道路,实行以农为主、亦工亦农,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加速了城镇社会主义建设,使昔日城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社会主义占领城镇阵地,巩固和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过去,城镇闲散居民没有组织起来,很少参加社会政治运动,很少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因此容易滋长资产阶级思想,阶级敌人也乘机捣乱破坏。五七大队建立后,成立了党支部和共青团、妇联会、民兵、贫协等组织。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个大队又办起一所五七农民政治学校,形成一支有六十多人的理论队伍。党支部运用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深入批林批孔,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加强对地、富、反、坏、右分子的监督改造。这样,使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占领城镇阵地,进一步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二、消费人口变成生产人口,移风易俗,兴起社会主义新风尚。原来呆在家里的家庭妇女和没有固定职业的人,现在参加种田、做工,为社会主义创造财富。在大队的统一安排下,一些残废人也参加了力所能及的劳动。过去有些人认为干农业“寒碜”。现在许多人的看法都变了。有些社员节假日还带上自己在校的子女到农业队参加劳动,感到为革命种田光荣。
三、密切了工农关系,增强了城乡团结。五七大队许多社员户中,既有人搞农业,又有人搞工业,他们克服了某些人存在的重工轻农的思想,也增强了城关地区农业户和非农业户的团结。
四、五七大队还为城镇知识青年开拓了就近参加劳动的场所。五年来,五七大队接收了大批知识青年,主要是本队社员的子女。现在,许多知识青年已经担任了大队的理论辅导员、黑板报宣传员、科技小组成员,有的已被选为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农业队和运输队的十五名正副队长中,青年就占十名。
五七大队的五年实践证明: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把一个县的城镇闲散居民组织起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亦工亦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