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以“国际分工”为名 行敲诈勒索之实 苏修竭力利用原燃料供应加紧压榨东欧国家 迫使“经互会”一些成员国为苏修开发自然资源和兴建企业出钱出人出设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20
第6版()
专栏:

以“国际分工”为名 行敲诈勒索之实
苏修竭力利用原燃料供应加紧压榨东欧国家
迫使“经互会”一些成员国为苏修开发自然资源和兴建企业出钱出人出设备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九日讯新华社记者报道:苏修利用对“经互会”一些东欧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和原料、燃料供应的垄断地位,加紧勒索这些国家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设备和劳动力,为苏联开发自然资源和兴建重要工业设施。苏修这种作法,给这些国家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经互会”东欧成员国进口的几乎全部石油和生铁,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铁矿砂、木材,四分之三的石油产品、金属轧材、磷肥和五分之三的煤需仰赖苏联。早在六十年代初,苏修就利用这种状况要挟东欧各国出资金、出劳力,为苏联开发资源、建设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仅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两国就为苏联提供了二十多亿卢布的贷款,为它开采铁矿、有色金属矿和石油,建设化肥厂、天燃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等等。
最近几年,苏修在这方面对东欧的敲诈勒索更形加紧。勃列日涅夫之流疯狂扩军备战,使苏联的财政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十分困难。为了寻求出路,他们一方面四出奔走,向美国、日本和西欧乞求长期贷款,另一方面则借口无力满足东欧对原燃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进一步压东欧各国拿出更多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帮苏联开发资源和建设大型工业企业。在莫斯科的威逼利诱下,“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在同莫斯科协调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的“经济计划”时,不得不答应向苏联提供十亿卢布以上“长期专用贷款”。一九七一年,苏修炮制出一个为期二十年的所谓“经互会”“经济一体化的综合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经互会”其他成员国迄今同苏联签订了四十四项有关投资、科技合作的多边协议。这些协议规定,首先在苏联境内建设大型工业设施,而经费则由各成员国共同负担。此外,由“经互会”成员国出资筹办的“经互会国际投资银行”,也成了苏修掏东欧各国腰包、从它们身上搜刮资金的一个工具。据透露,这个银行在过去两年内共拨出九亿卢布,作为在六个成员国内建设二十六项工程的经费。在苏联建设的工程就占用了这笔经费的三分之二。苏修领导集团几年来要东欧各国相信,联合出资建设工程项目“符合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目的”。以上事实清楚地表明,他们这一说教,不过是为进一步从东欧搜刮资金而打出的一个幌子而已。
也正是按照莫斯科设计的这种“国际分工”,一九七二年,苏修同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波兰等国签订了一项投资八亿卢布在苏联建设一座年产五十万吨纸浆的联合企业、一座载重汽车工厂和架设一条七十五万伏的输电线的协定。一九七三年又签订协定,“分工”上述几个国家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开发奥伦堡天然气田、敷设一条长达二千七百五十公里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并建设一座冶金联合企业和一座大型石棉选矿联合企业。去年四月,苏联又同东欧各国签署了在苏联境内开发含铁原料的协定及其他类似协定。这些协定规定,在这些工程中,东欧各国或者出资金和技术设备,或者向苏联提供建筑材料和劳动力,以换取苏联的燃料、原料和动力。以奥伦堡到苏联西部边境的天然气管道为例。今年,上述五国就将派大批青壮年劳力到苏联参加这条管道的建设,按“份额原则”分段包干。据东德报刊透露,东德在这项工程中将耗费钢管四十多万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十二万吨,绝缘材料三千吨等,总投资达三十多亿马克。象匈牙利这样一个小国,在这项工程中也将承担一百二十万美元的费用。
苏修领导集团对他们的东欧“兄弟国家”说,只要它们拿出越来越多的资金、设备和人力帮苏联开发资源、建设工厂,它们就可以从苏联取得原料、燃料供应的“长期保障”。其实,这类花言巧语也是骗人的。多年来,这些国家为了从苏联求得自己所需要的原燃料供应,几乎年年都得同莫斯科进行艰难的讨价还价。近几年,这些国家尽管在开发苏联资源方面承担了大量义务,作出了越来越大的牺牲,但苏修往往不履行合同,甚至减少对它们某些原燃料的供应。例如,一九七三年苏联卖给东德的二十六种原料中,有十九种少于一九七一年。在这期间,苏联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口的硬煤,向波兰出口的铬矿石也减少了。据各方面消息透露,苏修曾经向东欧各国许诺,只要它们“对苏联石油开采和石油提炼工业进行投资”,苏联“在石油方面将继续满足东欧的要求”。可是,一九七三年,他们并没有如数履行向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提供石油的合同。苏修本来答应今年向匈牙利供应七百三十万吨石油和石油产品,然而签订协定时,却削减到六百六十五万吨。
开发苏联资源的负担要由东欧各国“分工”承当,而这么建成的企业则归苏联一家所有。即使如此,苏修还要在原料、燃料供应上一再勒紧东欧的脖子。对于这样的“国际合作”,难怪波兰《人民论坛报》要抱怨说:“哪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越高,这个国家就越容易在合作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和获得越大的经济利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