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阅读
  • 0回复

勃列日涅夫农业政策破产的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21
第6版()
专栏:

  勃列日涅夫农业政策破产的十年
  新华社记者述评
日益严重的苏联农业状况,早已是举世共知的,也是克里姆林宫内部争斗的一个焦点。但是,勃列日涅夫总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甚至无耻吹嘘。最近,勃列日涅夫指令苏联报刊为他上台后在一九六五年三月举行的中央全会十周年发表文章,宣传这次全会是苏联农业的一个“转折点”,开创了“新阶段”,而勃列日涅夫在发展农业方面“作出重大的个人贡献”云云。
苏联报刊的这些言不由衷的吹捧,倒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苏联的农业这十年来出现了怎样的“转折”,勃列日涅夫又作出了什么“重大的个人贡献”。
在这十年里,苏联粮食和其它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极不稳定。十年中有六年粮食减产。而在目前正在执行的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前四年里,粮食就减产三次。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四年,粮食比原订计划少生产了一千二百四十五万吨。去年产量比前年少二千七百万吨。根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作为制糖和榨油主要原料的甜菜和向日葵籽,以及居民生活中消费量很大的土豆,第九个五年计划前四年的平均产量,全都低于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年平均产量。一九七三年,甜菜、向日葵、土豆、蔬菜的收购计划都未完成。一九七四年,这些作物又比一九七三年有大幅度的减产。
畜牧业的状况更为严重。早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期,畜牧业就是苏联农业中最落后的部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情况仍然很糟糕。十年来,猪的存栏头数多次大幅度下降。一九六八——一九六九两年内就减少九百万头。一九七三年初比一九七二年初减少四百八十万头。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间,只有三个年头达到或略微超过一九六三年的水平。这十一年间,猪每年的平均存栏头数比一九六三年减少约八百七十万头。奶牛和羊的存栏头数近十年来始终徘徊不前,一些年度也大幅度减少。第九个五年计划前四年,肉、奶、羊毛生产都没有完成原订计划指标。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计划预算委员会主席瓦申科最近承认:“在发展饲料基地,提高牲畜产品率和牲畜繁殖方面的落后现象阻碍了畜产品生产的扩大。”
面对粮食歉收和其它农产品严重不足的局面,勃列日涅夫向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购买粮食,加紧盘剥其“大家庭”的“兄弟”,以求摆脱市场供应紧张的困境。在这方面,勃列日涅夫倒真是作出了“重大的个人贡献”,开创了“新阶段”。近十年来,苏联共进口粮食七千多万吨,比这以前的十年间增加了十倍。一九七三年是苏联历史上进口粮食创纪录的一年,达二千三百九十万吨。苏联除长期从古巴进口食糖外,还从巴西等国抢购食糖。它的蔬菜、水果、肉、奶等,也需仰赖于东欧。苏联商业部长供认,从这些国家进口的蔬菜、水果和果品蔬菜罐头“对我国这些产品的销售量的增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勃列日涅夫一再吹嘘的“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增长,从而近几年内即可不断扩大和改善居民的食品供应和工业原料的供应”的牛皮,实际上早已破产。
苏联农业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局面,是因为在这十年里,勃列日涅夫在执行修正主义的农业路线和政策方面,比他的前任赫鲁晓夫走得更远。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权以后,使苏联原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蜕化变质,农业劳动者重新沦为受压迫、受剥削的雇佣奴隶。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制订了《土地立法原则》、公开废除三十年代的《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而代之以新的章程,从立法上肯定了农业中的业已复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果,农村中两极分化更加尖锐,劳动人民备受剥削压迫,丧失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力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农民不堪受剥削与压迫,纷纷流出农村。据苏联《记者》杂志透露,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七○年,每年平均有一百五十万人流出农村,近年来,每年达二百万人。在一九六五年三月全会和以后的一些会议上,勃列日涅夫一伙多次表示要“坚决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给农业提供大量机械、化肥和电力,并把这说成是实现农业发展纲领的“保证”,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然而,由于勃列日涅夫在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方面比赫鲁晓夫更加疯狂,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扩军备战,这方面的许诺大都落了空。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农业提供的拖拉机、载重汽车和谷物联合收割机等主要设备和物资,都没有完成原订计划。第九个五年计划前四年,向农业提供拖拉机的计划年年完不成,谷物收割机除一九七一年达到原订指标外,其余三年也都没有完成计划。根据苏联官方的材料计算,现有农业机械装备比需要量少三分之二,动力装备少五分之四到六分之五,农业用电量比需要量少三分之二,化肥少百分之七十一至七十五。
由于勃列日涅夫集团在企业中大力推行利润挂帅的资本主义经营方针,工业企业不愿生产盈利少的农业机械及其零备件,这也是为农业提供物质技术设备计划连年完不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些企业生产的为数不多的农业机械,还都是粗制滥造的,质量极差。某些机器花费在保养和维修上的费用“超过机器原价数倍”,本来规定的使用期为八、九年的机器,实际三、四年就报废了。据苏联报刊透露,目前农业中使用的机械有百分之六十一到六十五已经磨损需要更换,而由于缺乏零备件,“一些大的农业区……农机修理工作很落后”,“许多地区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农业机器不能使用”。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曾经多次表示要实行“广泛的土壤改良计划”,十年过去了,苏联农田基本建设仍然十分落后。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大量土地荒芜和被盐碱风沙侵蚀的现象继续严重存在。水利建设速度缓慢,常常不能按时完工。有些水利设施长年失修,已不能再用。改良过的土地使用效率也很低。苏联《经济报》透露:“在非黑土地带、远东、乌克兰的波列西耶地区和白俄罗斯的许多地区,(土壤改良)工作情况是十分落后的。”到目前为止,苏联水浇地在耕地面积中仅占百分之五左右。在谷物种植面积中只占百分之二左右。农业抗灾能力差,勃列日涅夫许下的“缩小农业对自然力的依赖”的诺言落了空。
但是,勃列日涅夫从不承认自己农业政策的失败,而且总是把一切错误推到别人身上。在一九七二年农业大减产之后,勃列日涅夫把农业部长马茨凯维奇撤了职。当水利工作进展缓慢而受到各方面责难时,勃列日涅夫集团则以党中央名义作出决议,把责任推给土壤改良和水利部。再不然,就把减产归咎于“天气不好”。
在农业一再减产的情况下,苏修统治集团在农业政策上的争吵进一步激化。去年苏修中央十二月全会前后,勃列日涅夫亲自主管的、被认为是勃列日涅夫“作出重大的个人贡献”的农业工作,受到指责。去年十一月,柯西金在吉尔吉斯的讲话中,抱怨农业落后“影响了其它经济部门”。十二月全会之后召开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巴伊巴科夫指出,由于“缺少农业产品”,影响了消费品工业计划的完成。联盟院计划预算委员会主席瓦申科批评农业工作存在“重大缺点”。从十一月下旬开始,《消息报》连续发表大谈一九七四年农业“教训”的文章,指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批评了“尽管天气不好,收成还不坏”的说法。
事实表明,过去的十年,是勃列日涅夫农业政策破产的十年。在这种情况下,还大谈什么“转折点”和勃列日涅夫“重大的个人贡献”,不仅是可笑的,简直是可悲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