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洛阳地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工农相结合 利用当地风化煤生产腐植酸铵肥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24
第4版()
专栏:

  洛阳地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工农相结合
  利用当地风化煤生产腐植酸铵肥料
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洛阳地区有关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工人、贫下中农一起,利用当地风化煤作原料,积极试验、生产腐植酸铵肥料。全区已在新安、宜阳、临汝、三门峡等十个县、市的七百多个公社建立起一批土法生产腐植酸铵的小厂。仅去年一年就生产腐植酸铵七千多吨,对促进当地农业增产起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洛阳地区生产的腐植酸铵,先后在商丘、开封、许昌、新乡、洛阳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不同土质、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地上进行了几百次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肥料,既能增产,又能养地,既有速效,又有长效,还能促使作物早出苗,多分蘖,早成熟,并能增强农作物抗旱、抗涝和防冻的能力,深受贫下中农欢迎。
洛阳地区用风化煤生产腐植酸铵肥料是科技人员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一九七○年初,河南省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响应毛主席走“五·七”道路的号召,来到洛阳地区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正值春耕大忙季节,需要大量化肥,广大贫下中农和农村基层干部纷纷向插队的科技人员说:“你们是研究化学的,能不能研究出一种成本低、肥效高、社队都能搞的化肥?”还有人问:“既然化肥是煤做的,俺这里的风化煤能不能做化肥?”广大贫下中农的迫切要求,使化学研究所的插队科技人员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曾把生产腐植酸铵列为研究课题,后来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些人说什么“腐植酸铵生产技术简单,没有学术价值”,这个研究项目便被砍掉了。今天,贫下中农的要求,使插队科技人员明确认识了科学研究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和贫下中农一起,狠批修正主义路线,重新开始了腐植酸铵的研究工作。在陕县大营公社大营大队第二十九生产队插队的科技人员,和贫下中农一起,把风化煤晒干粉碎,加酸碱提纯,然后加上氨水,搅和加温,这样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使农作物有明显增产效果的腐植酸铵水溶液。中共洛阳地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当年全区就有五十多个社队生产腐植酸铵。
在群众性的生产腐植酸铵肥料的过程中,新安县石寺公社腐植酸铵试验小组和义马矿区腐植酸铵化肥厂工人一起,在科技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反复实践,又试验成功了用碳化铵水和风化煤搅和蒸煮直接制取腐植酸铵的简便方法。这种办法只用一口锅,六个缸,一天就能生产一吨多腐植酸铵。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农业大干快上的需要,在公社党委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石寺公社的群众又在原来土法生产的基础上,自己搞设计、自己动手建成了一个年产三千吨的腐植酸铵化肥厂,当年生产就超过了设计标准。这些先进经验推广以后,生产腐植酸铵的小厂便在全区象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宜阳县三百多个大队就有二百五十四个大队和四十七个生产队,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办起了三百多个生产腐植酸铵的小厂。有的大队头天学技术,第二天建炉子,第三天就投入了生产。
为了加强对腐植酸铵肥料生产的领导,洛阳地区和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县有关部门都安排干部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去冬以来他们以批林批孔为动力,发动群众积极生产腐植酸铵,决心为夺取今年农业新丰收备好更多的肥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