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田头建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4-04
第3版()
专栏:

田头建圈
地处芦山脚下的三庄公社陈家沟大队,是山东日照县发展养猪积肥的先进单位。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饲养生猪二千三百九十二头,其中集体养猪八百四十头,平均每人一点一头。
陈家沟大队为了多积肥多打粮,近年来推广了集体养的猪、牛、驴“三圈”到田头的经验。全大队十二个生产队,都在田头建立了猪、牛、驴栏圈和饲养室。这样做,为集体生产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节省了大批劳力。陈家沟大队四面环山,运土积肥和送肥下地十分困难。每当“三秋”结束,他们就集中大量人力、畜力,用肩挑、驴驮运土送粪,几乎占用一冬一春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农田基本建设。现在“三圈”到田头,就地用土,就地积肥,就近施肥,一年可节省工日四万多个。
其次,大大增加了积肥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过去猪圈在村内,因运土送肥困难,强调积精肥,一个克郎猪每月只能积肥四车左右。猪圈到田头后,可积肥七、八车。过去,每亩地平均施肥不到两车,亩产不足二百斤;现在,平均每亩施肥二十多车。肥多粮多,去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亩产仍然达到八百九十多斤。
田头建圈还可以减少疫病,促进生猪发展。由于猪圈建在山坡向阳的地方,空气流通,光照充足,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几年来,这个大队饲养的生猪,膘肥体壮。“三圈”到田头,还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的环境卫生。
陈家沟大队“三圈”到田头的经验,是广大群众的一个创造。开始时,第三生产队在北沟养了五头猪,因缺少管理经验,有的猪比较瘦弱。阶级敌人趁机破坏,胡说什么“北沟是狼窝,养猪得倒槽”。党支部一面带领群众揭露和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一面总结经验,加强饲养管理,使“三圈”到田头的新措施巩固了下来。
斗争的实践,使大队党支部进一步认识到,要革命,要前进,就要狠抓阶级斗争。他们经常研究解决发展养猪积肥中出现的问题,使“三圈”到田头的经验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