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 兰考县委领导成员以焦裕禄为榜样,和群众同甘共苦,发展全县大好形势 五台县委发扬革命老根据地光荣传统,努力节约行政经费,支援工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4-05
第4版()
专栏: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
兰考县委领导成员以焦裕禄为榜样,和群众同甘共苦,发展全县大好形势
五台县委发扬革命老根据地光荣传统,努力节约行政经费,支援工农业生产
新华社郑州一九七五年四月四日电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领导成员以前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群众同甘共苦,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从而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使全县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不断发展。
兰考县委领导成员中有不少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在这里同群众一道艰苦奋斗,打过游击。解放后,这些同志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同焦裕禄并肩战斗的日子里,他们从焦裕禄同志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时刻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从而带领全县群众不断夺取革命、生产新胜利的事迹中,深深体会到,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只有坚定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自觉地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才能更好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他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在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焦裕禄逝世以来的十年中,兰考县党政领导机关没有盖过办公室和宿舍,也很少添置家具。县委两位书记住的房子,是解放前的破庙。经多次修补,最后实在不能再住了,县委办公室打算扒掉它,用两万四千元重盖。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知道后,却把这笔经有关部门批下来的款子,批给电业局,用到办农电上了。县委两位书记搬到了旧平房里去住。这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结果,仅去年一年,县委机关压缩和节省非生产性的开支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就有八万五千多元。
上级拨给了兰考县两部小汽车,有些同志便摆阔气,讲排场,外出时不该要车的也想要车。县委认为这是思想不健康、作风不艰苦的一种表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大家语重心长地说: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癌带领大家战天斗地的时候,没有坐小汽车,不是照样干得很好吗?我们现在是比那时候条件好一些,可是在生活作风上还是应该按照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自己,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带领群众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这以后,除了紧急的事情以外,县委领导成员下乡,一般都不坐汽车了。最近,在新开挖全县五条引黄灌溉渠时,县委领导成员肩扛一把铁锨,走到那里,就干到那里。县委一位副书记到最艰苦的工段,冒着严寒,赤着脚站在泥水里,同社员一起苦干。他说:“只有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时刻不忘艰苦奋斗,经常和群众一起劳动,才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兰考县委领导成员最近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部分论述,进一步认识到,干部带头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于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决心更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群众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五年四月四日电 中共山西省五台县委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努力节约行政经费,积极支援工农业生产。从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四年的十二年间,这个县共节约行政经费七十万元。他们用这笔钱先后兴建了十三个县办小工厂,支援了工农业用电线路、山区公路等项建设。
五台县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共五台县委把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作为路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抓,反复讲。县委运用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干部,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的教导,使大家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勤俭办一切事业。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县委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孔孟之道,批判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等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作风。经过学习和批判,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还是铺张浪费、追求安逸阔气,这是关系到要不要保持无产阶级本色,抵制资产阶级腐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事。他们说,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才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以来,五台县的党政领导机关的办公用房,除新建了少数新房外,有一百多间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多年来,办公室很拥挤。过去,县委曾考虑用结余的行政经费,再筹集一些其它地方财政资金,盖一幢县委和县革委会办公楼。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县委再次研究了盖不盖办公楼的问题。会上,县委的几位老同志讲了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干部、战士和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事迹,表示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好传统,主张不盖。其他同志对这个意见完全赞同。他们还表示要学习大寨“先治坡,后治窝”的革命精神,目前应该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于是,县委决定不盖办公楼,把准备盖楼用的木材、钢筋、水泥等物资交给工业部门,扩建了一些工厂车间和仓库;把初步筹集的十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支援了两项大型水利建设工程。这两处工程建成后,可以改善和发展近三万亩水浇地。
由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节约,使县级领导机关出现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县革委会总务工作人员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打细算,处处注意节约。去年,他们自己动手修补了四十六块炕席,利用破旧竹帘加工竹帘三十三件,利用废水桶、旧烟筒加工成小簸箕六十个,利用废旧木料修复废平车六辆,仅“修旧利废”一项,一年就为国家节约开支一千多元。人们热情地夸他们是县革委会机关的“红管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