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第三世界反对转嫁货币危机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4-15
第5版()
专栏:

第三世界反对转嫁货币危机的斗争
傅旦 金士靖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以十次美元危机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危机不断发展,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全面危机在货币金融领域里的反映。一九六八年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贬值、升值、单独浮动或共同浮动频频发生。在危机的高潮中,美元停兑黄金并两次贬值,各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也随着遭到破坏。这样,美国在战后依靠霸权地位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日趋瓦解。一九七三年底爆发的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又如火上加油,使资本主义货币危机,更加尖锐复杂。当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际收支状况严重恶化,汇率普遍浮动,通货膨胀空前剧烈,黄金价格猛烈上涨,内债外债不断增加,资金周转更形困难,货币金融领域险象环生,危机正在进一步加深。
在战后频繁爆发的货币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广大劳动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主要受害者。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利用它们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垄断和控制地位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嫁货币危机,使第三世界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债务负担显著增加,外汇储备遭受损失,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第三世界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进一步加强了反帝、反霸、反转嫁的斗争。
战后长期以来,在帝国主义的不等价交换的剥削下,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长期下跌,而工业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在垄断资本操纵下不断上涨。单是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二年,这种不等价交换就使第三世界国家损失九百八十亿美元,平均每年达八十亿美元。资本主义货币危机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首先,多数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的,危机中美元贬值,就使这些国家出口收入的实际价值减少。例如,一九七三年二月美元贬值,仅伊朗一国出口石油的损失即达二亿七千万美元。同时,在进口他国商品时,按美元计价,货价就要提高,特别是在其它国家货币升值或汇率向上浮动时,第三世界国家所受损失就更大。其次,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货币是和某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联系起来的,因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变动和汇率变动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发展也是不利的。
不仅如此,货币危机还使第三世界国家外债负担有了显著增加。据世界银行一九七三年年会上所作估计,一九七一年美元贬值和资本主义国家货币重新定值,使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增加百分之五,就非洲国家来说,增加额更达百分之六点五。我们如以当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七百九十二亿美元按上述比例计算,仅这次币值变动就使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增加近四十亿美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币值变动之所以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增加,是因为美元贬值或其它货币升值时,非美元债务按美元计算就相应增加,本国货币随美元一同贬值的国家的债务也同样增加。而美元债务在许多情况下则是有黄金保值的,美元贬值,债务也就相应增加。
在货币危机中作为储备的外国货币的贬值,又使第三世界国家货币储备的实际价值减少。第三世界国家储备中黄金所占比重很小,绝大部分为外汇储备。一九七一年底资本主义世界外汇储备七百八十二亿美元中,美元储备为五百零七亿美元,占百分之六十五。一九七一年底第三世界国家外汇储备共一百七十九亿美元,如按以上比例计算,美元储备约为一百一十六亿美元。美元贬值,这些储备的实际价值当然随之减少。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和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估计材料,一九七一年底美元贬值使发展中国家美元储备的实际价值损失约十亿美元;一九七三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贬值和升值,仅就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来说,实际损失已达十亿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损失总数当更为可观。以上损失,是就贬值国货币含金量的减少来计算的。如果考虑到资本主义世界物价和黄金价格猛涨的因素,货币危机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损失更大。
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货币危机加剧,物价猛烈上涨。组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二十四个发达国家,到一九七四年八月底止的一年中,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百分之十三点五,在所有这些国家中,物价增长率都为一九七一年以前十年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到三倍。因此,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的制成品价格随之上涨,带动一般物价的上涨。此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贬值时,和贬值国贸易、金融联系密切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本国货币相对升值而造成外贸上的严重后果,不得不将本国货币贬值。一九六七年英镑贬值、一九六九年法郎贬值、特别是美元两次贬值就曾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使这些国家的物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发达国家和超级大国输出通货膨胀,情况就更加严重。所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并加重劳动人民生活困难。
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剥削、掠夺和转嫁危机,激起了第三世界国家强烈的反抗。昔日受尽压榨的发展中国家,日益觉醒,它们组织起来,坚决给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以反击。
针对超级大国通过货币贬值压低初级产品出口的实际收入,许多第三世界原料输出国组织决定把原料价格和货币比价的改变联系起来。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两次提高原油标价以抵偿美元贬值的损失。特别是,一九七三年十月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以石油作为武器,通过减产、禁运、提价等措施狠狠打击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这一联合斗争胜利的鼓舞下,短短一年内,第三世界又新组成七个原料输出国组织。联合组织通过共同协调生产、自行制订价格等措施来维护生产国利益。例如,铜出口国、咖啡出口国最近分别决定大幅度削减产量和控制出口额,以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压价。
在反对转嫁货币危机的斗争中,第三世界国家还认识到只有彻底摆脱帝国主义、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对它们的依赖,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才能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这些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速了外资企业国有化的进程。例如,许多阿拉伯国家已对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多数非洲国家已逐步将外资银行收归国有,建立新的国家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以维护财政金融自主权。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上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力争粮食自给,同时也注意发展民族工业,以逐步摆脱对外国工业品的依赖。这样,它们就有可能逐步做到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不再听任大国通过金融、贸易这些渠道转嫁危机。
第三世界国家在斗争中不断扩大联合,加强团结互助。近年来第三世界各种类型的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有了新的发展。例如,拉美加勒比共同体成立一年多来已从四国扩大为十一个国家和单位,并且和安第斯条约组织以及中美洲共同市场建立联系。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团结合作正在广泛发展,已建立的阿拉伯基金会将向三十一个非洲国家提供条件优厚的贷款。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建立联合企业,用集体力量发展本地区经济。这些都将大大加强第三世界联合反对帝国主义、超级大国转嫁货币危机的力量。
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的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反对帝国主义、超级大国在储备货币上的特权地位,要求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份额和表决权。它们为在平等的基础上改革国际货币制度而进行着强有力的斗争。
在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为改变这种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和货币制度而斗争时,苏修叛徒集团也假惺惺地关心起第三世界国家来了。它出谋划策,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同它那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联系;据称加强同“以完全不受资本主义货币危机影响的可转移卢布为基础的经互会国家集体清算体系”的经济联系,就“可以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当前资本主义货币混乱中免受损失。”但是,我们且看一下事实。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确实是竭力在加强同第三世界的经济联系,可是这种“联系”是什么货色呢?就贸易来说,无非是贱买贵卖,而且还把贱价购进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倒卖图利,并借此捞取资本主义世界的“硬通货”。就贷款来说,无非是借以推销陈旧设备、掠取贵重原料,既得到利息又赚高额利润。这种趁火打劫,贪婪与无耻,比之老牌帝国主义,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苏修先生们吹嘘的那个所谓“经互会国家集体清算体系”,实质上不过是在货币金融领域内实行那种目的在于控制和掠夺的“一体化”的工具罢了。所以,拆穿了讲,苏修的这种“经济联系”的实质,无非是为了诱骗第三世界国家和东欧一些国家上钩,使它们丧失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沦为苏修经济附庸而已。
第六届特别联大上,经过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斗争,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在货币金融方面,《纲领》指出要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消除汇率动荡,制止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通货膨胀,维护发展中国家货币储备的实际价值以及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等。第三世界国家正进一步加强团结,为实现《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规定而努力。
当前世界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革命疾风遍吹。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彻底改变国际货币制度的斗争,必将给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以新的打击,并有助于第三世界国家摆脱外来控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