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杨厂村是怎样战胜灾荒的?——皖北通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10
第2版()
专栏:

  杨厂村是怎样战胜灾荒的?
——皖北通讯——
受灾严重的皖北宿县专区泗洪县(新设县、在泗阳与洪泽湖之间)杨厂村,自全村灾民组织起来展开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后,灾情业已减轻,目前全村正积极进行春耕准备工作。
杨厂村居民共有一百五十五户,七百六十四人。去年夏、秋两季连续遭受水灾,秋禾几乎全部被淹。仅河堤上的五百亩地收了四万二千斤粮,全村平均每人只收到五十五斤。在这样严重的灾情下,全村农民人心惶惶,村干部也有些悲观。有人说:“今年遍地是水,想借也没处借,除了逃荒就只有饿死。”村民有的连麦子也不想种了。有的纷纷卖牛。村上原有牛四十五头,不几天就卖了十七头。
这时,正值中共皖北区党委和皖北行署大力号召生产救灾。该村村长庄士信参加了乡的生产自救动员会回来后,信心大增,和村干部及渡荒有经验的老年人商量。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大家都觉得逃荒不是办法,今年麦子种不上,明年还要闹灾荒的。农会主任庄厚平说:“荒年饿不死勤劳人,丰收年成还能饿死懒汉哩!”于是,大家认识到只要全村人民一齐动手,多想办法,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有利就干什么,那就一定能够克服灾荒的。
从十月初旬起,该村干部就分头按村民的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组织了各种生产小组。如农会副主任庄厚良首先组织六十户有网有船的灾民成立了六个捕鱼组。副村长杨有光、庄厚义从小运过盐,有经验,有门路,于是就组织十四户去运盐。庄福林等有皮筏子和小船,便组成两个组下湖砍牛草。何业奎、杨秀芝熟悉纺织,就带领二十多户织布。庄厚平对运草、贩菜有门路,就带了十八户挑草、贩菜。村长庄士信又带领九户进行打油。随着这些副业生产的开展,该村又成立了挑鱼组、纺纱组等。到现在为止,该村已组织起四百多人进行生产。该村六十多个儿童也被组织在拾草队里面。
在领导生产上,该村村长庄士信经常注意到各组的生产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帮助大家克服困难。如捕鱼组开始时有四十二户没有网,村长就组织他们去买麻,不几天就结成了大网五条、中网三条、虾网三十条。在水河逐渐下落时,为不使鱼随水流去,村长就和大家商讨,在五天中用树枝造了四十五个鱼塘,并规定平日不打鱼,直至十一月中旬鱼贵粮贱时,捕鱼组共打了五千斤鱼,赚了二千斤粮。到十二月里,因为接连下了半个月阴雨,河水上涨,捕鱼组捕不到鱼时,村长便将歇业的捕鱼户组织四十一个全劳动力去参加修治内河工程,又组织九户去运豆饼。当织布组开始生产时,村长就到集上和布贩订了以布换纱的合同,使织布生产能继续下去。砍草组砍了二万一千多斤草,村长便托人找买主,以草百斤换粮二十斤,共得粮四千多斤。此外,该村还有计划地解决了十六户无法生活的烈、军、工属、荣军和孤独户的生产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计组织了五户参加挖河组烧饭,三户在织布组打罗管,二户贷给资本纺纱,六户安插在其他生产组里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同时,对缺乏生产资金的村民,村里也展开互济。如运盐组共帮助了八户参加生产,织布组帮助了七户参加生产。
经过全村组织起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副业生产和在生产中展开了互助互济后,四个月来,灾情已逐步减轻。断炊户由二十一户减少为十六户(这几户现都已参加生产或分别得到照顾),够吃户由二十二户增到四十七户,吃够到旧历年底者由四十户增加到四十二户,够吃到旧历二月者由三十八户增到四十八户。
入冬以后,该村农民为缩短春荒,积极展开冬耕冬种,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种下麦子二千一百十二亩,买回牲口九头,并采取伙养牲口的办法,由砍草组和儿童在副业生产中附带砍牛草,保证该村牲口不再出庄。目前该村农民正在拾粪、积肥,还准备动员一百个工以五天的时间和邻村合筑一个防水小堤,积极进行春耕准备工作。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