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革命的内容 民族的风格——评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的音乐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4-22
第3版()
专栏:

  革命的内容 民族的风格
  ——评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的音乐创作
  宇晓
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深刻地表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战斗的革命主题,塑造了英嫂等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舞剧的音乐,为表现全剧的思想内容,塑造英雄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又有所创新。
一、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造新的音乐形象。剧中主要英雄人物英嫂的主调音乐,是运用沂蒙山歌《沂蒙山小调》的素材创造出来的。为了表现出英嫂典型性格的丰富内容,舞剧中的英嫂主调,运用了这支山歌的基本旋律,使英嫂的音乐形象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在这个基调上,按照感情、性格、时代感三对头的原则,进一步创造出英嫂的具体音乐形象:
这四个乐句既连贯在一起,又各具特点。第一句的音调比较平稳、流畅,给人以朴实、亲切的感觉;第二句一开始就由低音区的“5”大跳到中音区的“5”,拉开了旋律进行的幅度,是第一句的发展,在情感上比第一句更加舒展、开阔、挺拔;第三句的旋律委婉、优美,表现的感情细腻而真挚;第四句的旋律比前一句翻高了八度,显得格外苍劲有力,情感是坚定、果断的。
以上这些特点都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或抽象的情绪上的对比和变幻,而是从各个侧面刻画英嫂的英雄形象。这个主调,伴随着整个剧情而发展变化,表现出英嫂勤劳、朴实、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和崇高思想品质。
二、发展民族音乐的特有艺术手法。作为舞剧的音乐,不仅要与舞蹈密切配合刻画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而且必须具有戏剧性,展现出特定的戏剧情节来。在这方面,我国的民族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是有着丰富的独特艺术手法的。《沂蒙颂》的音乐在运用、发展这些艺术手法上的实践提供了新鲜经验。
《沂蒙颂》中英嫂等英雄人物的主调音乐贯串全剧,但每次出现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英雄人物性格的深入揭示而逐步深化。例如:第一场中英嫂从发现血迹到营救方排长这段情节,舞蹈是层层展开,深入开掘,音乐以英嫂的主调为基础加以发展,紧紧配合。当英嫂在挖野菜时意外发现血迹并顺着血迹寻找受伤人时,音乐是用她的主调音乐的骨干音写成的,并在节奏上加以紧缩,表现了英嫂警觉、疑问、紧迫、急促的心情。当英嫂终于在草丛中找到重伤的方排长之后又回转来擦血迹时,这段仍以英嫂主调为基础的音乐,用了山东地方戏曲中“浪头”板式,“紧拉慢唱”,上面的主旋律拉宽,下面的衬托声部用紧凑、密集的音型加以伴配。这段音乐与英嫂机警、利落的擦血迹舞蹈结合在一起,声形相济地刻画出了英嫂富有革命斗争经验的性格侧面。同样,在第二场中,英嫂巧妙地避开监视的敌人、深夜给方排长送鸡汤时的那段舞蹈音乐,以板鼓的轮奏为主,又用英嫂主调音乐的短促的骨干音加以配合,既突出了英嫂急切而又镇定的神态,也描绘出了环境气氛和英嫂在白色恐怖下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又如第四场中,敌人妄想用卡死英嫂的孩子来胁迫她交出方排长,英嫂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压倒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时,戏剧冲突渐渐达到高潮,音乐在英嫂的主调音乐中间插入铜管乐器奏出的方排长的主调音乐,这就更明确地刻画出了英嫂为救阶级亲人宁死不屈的高尚品德。这就有力地烘托了剧中矛盾冲突高潮,显示了主要英雄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崇高思想境界。
三、充分发挥民族乐器的作用。在《沂蒙颂》的音乐中,民族乐器的运用非常突出。特别是在演奏主要英雄人物的主调音乐上,恰当地选择民族乐器作为主奏,颇有特色地加强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剧中主要英雄人物英嫂的主调音乐,基本上是用板胡来演奏的。它的清脆、明亮的特殊音色,很容易使我们感受到我国北方农村的乡土气息。这种乐器能柔能刚,表现力很丰富。在各个主要戏剧情节中,用板胡来担任英嫂主调音乐的主奏,十分得当。剧中英雄人物方排长的主调音乐,是用管子来演奏的。这种乐器很适合演奏激情、高亢的乐曲,音质、音色上也很有特色,对于表现方排长的英雄形象是很合适的。
用这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来演奏主要英雄人物的主调音乐,在舞剧音乐创作上是一个创新。它不仅为表现英雄人物的典型性格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加强了舞剧的民族风格。例如在英嫂给方排长喂乳汁时,板胡深情地奏出英嫂的主调音乐,竖琴用淙淙如甘泉似的音型加以伴奏,细致入微地描写出了英嫂看到方排长的生命得救时的喜悦心情。二场,英嫂与敌人针锋相对进行斗争时,板胡又奏出了激昂、愤怒的乐曲,与民族打击乐器的富有斗争性的锣鼓点结合在一起,有力地表达了她威武不屈、怒火满腔的激越情感。再如:方排长一出场,先出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音调,明确交代出他的身分是我军的一个重伤员。接着管子象号角一样奏出了他的主调音乐,配合着方排长的第一个亮相和出场的舞蹈,生动地展示了他身负重伤,坚韧不拔,决心追上部队的英雄形象。而在英嫂为他裹伤时,管子奏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曲调,这既是对方排长英勇不屈的性格的有力描写,又是对英嫂无限关切阶级亲人这种高尚情感的深入刻画;既表现了方排长的英雄形象,又起到了为主要英雄人物英嫂陪衬的作用。
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的整个音乐,紧密地与舞蹈、戏剧情节相配合,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典型性格,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它的创作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在文艺创作中,我们所需要的民族风格,不是什么孤立存在的表面“风格”,而是能够表现革命斗争生活、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民族风格。对民族、民间艺术素材、表现手段的选择、运用,要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要服从于作品的政治内容,服从于时代精神,服从于人物的典型形象的塑造。
《沂蒙颂》的创作再次证明,革命文艺工作者只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改造世界观和艺术观,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努力创造新的革命的民族艺术,并为突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而反复进行革命的艺术实践,就一定可以获得新成果。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