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坚持五·七道路 发扬革命传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4-24
第3版()
专栏:

  坚持五·七道路 发扬革命传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 门中三
五·七干校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在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广大干部在下放劳动中重新学习,受到了锻炼,提高了思想觉悟。通过在五·七干校学习、锻炼,使我重新挑起扁担,拿起镐头,唤起了我对革命传统的亲切回忆。劳动的汗水冲刷了我身上沾染的资产阶级灰尘,革命的传统鞭策着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继续前进。
我们的五·七干校由于是初建,条件比较差。为了解决学员的居住问题,我们决定自己动手盖房子。南方的石头多,我们就用石头作材料垒房屋。祖国的云贵高原,气候多变,时而烈日当头,时而阴雨连绵,泥泞路滑,在山路搬运石头,常常是满脸汗珠,一身泥水。解放后二十多年来,我很少参加重体力劳动,一天干下来,晚上躺在床上腰酸背疼,很不习惯。这使我想起革命战争的年代。我们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时,开始住草棚、挖窑洞,比现在艰苦得多。为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包围,坚持抗日,广大军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开荒种地,就是凭着一把镐头一双手。靠着“自己动手”,换来了“丰衣足食”,不但减轻了人民负担,而且还交了不少公粮。我们自己纺线织布做衣裳,捻羊毛打毛衣。为了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没有纸就剥下桦树皮当纸……。那时,从来没想到累,从来没有感到什么不习惯,战士们整天生龙活虎,歌声嘹亮。回想起这些,前后一对比,使我看到了问题,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解放以后,进了城,住的是大楼,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了,身子养“娇”了,劳动观念逐渐淡薄了,对享受考虑得多,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想得少,发展下去,这不是很危险的吗?在干校,每当我们五·七战士重温毛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导,就使我们回想起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鼓舞我们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我们五·七战士,就是靠自己动手,垒房屋、修猪圈、盖牛棚,自己烧火做饭,亲手扶犁耕田。大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好象又回到了当年的南泥湾,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实践使我体会到,走光辉的五·七道路,就是使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反修防修的战斗中打胜仗,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不迷航。
在五·七干校,我有一段时间是在大队里当炊事员,给大家烧火做饭。后来,炊事班又来了一位青年人当我们的班长,一见面,才知道原来是我在部队当副政委时的一个炊事班的战士。我们在干校重逢,乍一见面,都很高兴,也很客气。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有些不好意思,布置工作时,老叫我“副政委”;我有时也感到不大自然。我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官架子”还没有彻底打掉。回想在战争年代,干部战士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同蹲一条战壕,上下级之间,从来不计较职位高低、干部大小。全体官兵一致,从来没有什么不自然。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自然呢?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进城以后,自己“官”做大了,地位高了,特别是由于刘少奇一伙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搞资产阶级的等级制度,自己不知不觉对名誉地位逐渐考虑得多了,同战士们越来越疏远了,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在自己身上越来越少了。自己所以会感到“不自然”,不正是资产阶级的特权思想在自己的头脑里作怪吗?难道我只能当政委,不能当炊事员;只能“当官”,不能“为民”?我下决心同这种旧观念彻底决裂。于是,我主动去找炊事班长谈心,并向他讲述我军的光荣传统。从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在我们干校,有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有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干部,也有新提拔起来的年轻干部。大家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五·七战士。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真好象又回到了过去革命战争的年代。
最近,我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联系自己在五·七干校的战斗生活,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广大干部坚持五·七道路,这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的重要革命措施,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确实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光辉道路,我一定要坚持走下去,走一辈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