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码头的主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02
第2版()
专栏:

码头的主人
在我国的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岸边,祖国的海港象明珠一般地布缀着。经历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战斗洗礼,这些海港更加光彩夺目,气象万千。
过去,旧中国的海港,是帝国主义吸取中国劳动人民血汗的管道。在那些设备极差的码头上,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用皮鞭和饥饿强迫码头工人牛马般地日夜劳动。那时候,码头工人是码头的奴隶。
今天,新中国的海港,是连接祖国各地、连接五洲四海的桥梁。皮鞭下的奴隶成了码头的主人。海港里千轮进,万船出,一排排吊车挥舞着巨臂;一辆辆铲车、拖车往来奔忙;一个个新仓库、新货场,一条条新铁路、新公路,一座座万吨级、几万吨级的码头不断地建造起来。同解放前相比,我国现在海港无论是吞吐量,还是码头泊位和机械设备,都是十倍、几十倍地增长着。
我国海港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的领导,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靠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的是码头工人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在我们的各个海港,工人理论小组、业余学习小组、读书小组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织,有如雨后春笋,一批批地涌现出来。码头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特别是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工人群众和领导干部学习劲头大增,海港迅速掀起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
天津新港第三作业区六队一组是个先进集体。早在一九七○年,原来的老班长白锡瑞,就带领七名青年工人,组成业余学习小组,学习毛主席著作,后来又学习马列著作,五年来从没间断。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同全组同志一起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批注《三字经》。业余学习小组的带头行动,推动了全组的学习和工作。几年来,月月超产,年年超产,过去三年完成了四年的生产任务。今年春节前夕,全组同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工人们说:咱们是码头的主人,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咱们一定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搞清楚为什么对资产阶级专政。
上海港杨树浦装卸站工人,这两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到要干好工作,管好码头,就要发扬“一根杠棒前后肩”那样相互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不断调整装卸工作中各个不同工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这个装卸站发扬了可喜的共产主义风格,有活抢着干,共同干,彼此配合,相互协作。他们的口号是:“工作虽不同,思想一条龙。”这次,杨树浦装卸站工人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他们认识到,过去虽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方面有所改善,但是还没有提高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去认识。他们说,我们要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进一步改善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削弱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在大连港,码头工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情很高。他们说,不仅领导干部要学好,我们工人也要学好。第二作业区三个装卸队和仓库共同举办了六期学习班。工人们把行李搬到港内,住在码头,认真学习,热烈讨论。老码头工人张岱山联系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登台宣讲“为什么说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工人们说: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是我们继续革命的指路明灯。我们一定要把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学好弄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政治本色,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到底。
“学习理论方向明,码头面貌日日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码头工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主人翁精神大大发扬。今天,码头工人学理论,管路线,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越来越大。我们的海港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大好革命形势。

从东北的大连港,到南方的湛江港,到处是龙腾虎跃的战场。成千上万的码头工人,正以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进行着紧张热烈的战斗。
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世界形势一片大好。港口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担子重,困难多,敢不敢上?英雄的码头工人说:“困难纵有九十九,难不住码头工人一双手。”他们把重担挑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左手高举粮万担,右手托起钢千吨,争分夺秒,多装快卸,在平凡的装卸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担子越重,干劲越大。去年十月,上海港外贸任务急剧增加。面对着越来越重的装卸工作,码头工人豪迈地说:“‘风庆’轮扬眉吐气远航三万二千浬,我们码头工人昂首挺胸能吞一江潮!”港务局党委组织一次大会战,运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百里浦江码头摆战场,装卸工人和后方人员齐上阵。他们相互配合,团结战斗,以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打了一场大胜仗,把几十艘轮船全部装好,全部开出港口。
任务再急,也保证完成。那是在党的十大召开后不久,一天晚上,大连港一批国家急需物资要立即发运。当时正是第二作业区六队工人值班。这个队是个先进集体,在党的十大精神鼓舞下,工人们干劲倍增,马上投入战斗。正当战斗紧张时刻,突然暴风雨袭来。暴风雨更增添战斗豪情。大家争分夺秒,干得更欢。全队战斗了整整八个小时,装了六千七百多吨货物,把装卸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青年工人,生龙活虎。广州黄埔港机械大队的青年工人们,经常组织突击队,抢任务,打冲锋。大家争着多开机械,想方设法多装快卸。门吊司机、共产党员庞继洪经常一人干二人的活。拖车女司机、共青团员陈少英用巡回拖带的办法,一个人拖两三部拖车,使装卸量提高两、三倍。
二十多年来,千千万万英雄的海港工人,一心扑在社会主义码头上,一股虎劲干革命。上海港工人林八小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十四岁到上海码头做“苦力”。解放后,他翻身当了码头的主人,多次幸福地见到过伟大领袖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他以一种拚命精神工作着,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看到物资掉到江里,他总是不辞辛苦地捞起来交到码头上;遇到有人不慎落水,他总是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把他们救起来。一次抢卸船上淋雨的石灰,他一口气扛了一百多包,衣服烧坏了,身上烫起了泡,一直坚持卸完。后来,他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但仍不顾个人,坚持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林八小把整个生命献给了社会主义的码头。我们海港上有这样“革命加拚命”的人,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出来?!

我们的码头工人在装卸工作中是英雄,在建设社会主义海港的战斗中是闯将。
湛江港的变化是巨大的。今天,这个港的吞吐量比解放前最高年度增长近七十五倍,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一点七倍。去年新建一个五万吨级的油码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解放前,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在这里盘踞五十年,只留下一个仅能停靠三十吨以下木帆船的小码头。一年和五十年,五万吨和三十吨,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我们的海港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码头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湛江港装卸工艺队老工人黄亚海,为了提高矿砂装卸效率,坚持改革一种装卸工艺。他废寝忘食地同工艺队同志一起琢磨,先后进行了六十三个航次的实地试验,终于创造了一种叫做“连环起吊法”的新工艺,实现了矿砂的“成组运输”。几年来,这个工艺队在黄亚海的带动下,已经实现了百种以上的技术革新项目。
青岛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胜利建成了一座机械化装卸煤炭的码头,是码头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码头的又一曲凯歌。随着我国工业飞速发展,这个港口装卸煤炭的任务越来越重。可是,原有的煤炭码头要一昼夜才能装卸一条万吨轮。码头工人决心改变码头的面貌。他们成立了以装卸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他们自己设计了新建码头的全部方案,计划二年内完成。有人说:“过去,外国人有专家,有机器,在这里建个光板码头还得八年。你们一无专家,二无机器,想二年建成,恐怕二字后边还得加个零!”码头工人驳斥了这种洋奴哲学。他们说:“今天,我们是码头的主人。外国人能办到的,我们能办到,外国人不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大家怀着为社会主义祖国争气的英雄气概投入战斗,填平了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的海滩,砌起了一百六十米的岸壁,还制造了一台巨大的煤炭装卸机,如期建成了一座新的煤炭码头。今天,只要一开动机器,煤炭就象游龙一样从进港火车上飞入泊岸巨轮,最快六十五分钟装万吨煤。这同过去相比要快多少倍啊!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断涤荡着束缚人们思想的旧观念,使码头工人的聪明才智象喷泉一样喷涌出来。在毛主席的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一个以码头工人为主体的、更深更广的技术革新运动正在各个港口蓬勃发展。

我们的码头工人立足海港,胸怀祖国,放眼全球,心中激荡着五洲风雷。他们千方百计地把码头上的事情办好,争取对社会主义祖国多作贡献,对世界革命事业多作贡献。
“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我们的码头工人牢记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处处表现出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他们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支援世界革命人民的任务。他们对运往世界各地去的物资,无论是一包大米、一捆钢材,还是一辆汽车、一台机器,都是认真负责,高标准、高速度地卸好装好。上海港第二作业区码头工人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远洋货轮“风庆号”装了几万包大米,运到罗马尼亚,一包未错,一包未破。第五作业区码头工人为前往几内亚的轮船装一艘我国制造的大型渔轮,未碰掉一点油漆。他们说,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全世界人民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联系起来。
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海港上,到处可以碰到方海珍、高志扬、马洪亮式的人物,到处可以看到他们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和拚命精神。新中国的码头工人,正象他们自豪地说的,是码头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革命事业献身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看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海港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