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杨家板桥支部领导群众治鱼渡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11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杨家板桥支部领导群众治鱼渡荒
唐山地委书记 贺炳章
地委宣传部长 袁渤
地委副秘书长 燕英
河北玉田县杨家板桥村的中共支部,带领全村群众渡过了严重的灾荒。使全村二百零八户九百三十口人的生活大部得到解决,受到了中共唐山地委的表扬。
杨家板桥村在遭受水灾后群众悲观失望,思想混乱,有的要求发通行证去讨饭;有的计划出外谋生。杨连三、杨王氏等二十余家已断粮;林伶魁家已吃十余天黄菜帮掺?子,把脸都吃肿了;杨尼环已断烟火,躺在炕上,眼看就要饿死。这时全村二百零八户中,已有一百多户一天只吃一顿饭。
当时支部党员也曾一度混乱,但他们在上级党与政府的号召以及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支配下,经过三、四天的讨论研究,终于想出了生产自救的办法:如治鱼、织席、纺线。因治鱼是大宗,支部就号召群众,买牛皮制衩裤,有的群众实在困难买不起衩裤,支部书记杨文魁、副支部书记杨继瑞,便将自己的皮裤暂借给他们使用。全村就有七八十人,使箔下水治鱼。但是鱼不上箔,大家生活还是没办法,情绪又低落下来。
这时,支部又召开党员大会,商量生产自救办法。有的谈他们过去如何领导群众纺织生产。有的说过去如何办合作社渡荒。有人提出赶箔治鱼的办法;这个意见立即得到了全体党员的热烈拥护。当时便讨论了赶箔前的准备工作和组织群众治鱼办法。为了鼓励群众治鱼热情,拟出了记工分红办法和奖惩规则。又提出互相借贷的办法,解决群众生产资金困难。
干部党员就把支部意见拿在村全体干部会议上酝酿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村主席召开全村群众大会,向大家提出了赶箔治鱼的办法,马上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这时村主席便号召大家作准备工作,打好苇箔,收拾好家具。这时,有些户提出了家具有困难,支书杨文奎借给杨玉田苇箔两块,麻三斤;副支书杨继瑞借给杨玉盛麻三斤。党员杨继保借给于永海、杨继盛每家箔两块。在他们带头影响下群众中也展开了互借。当时杨廷兴、杨连兴、杨振林、林伶奎等被感动的说:“共产党领导的真好哇?”
治鱼委员会成立了。选出六名治鱼委员,分设正副主任二人,记帐先生二人,掌科的二人。按劳动力强弱五人编成一组,共三八组。每组选出对治鱼有经验,劳动好的任组长。
参加治鱼的是一八岁至五五岁的男劳动力。没有劳动力的十岁以上十七岁以下五五岁以外,只要能走的动也可以参加作杂活。一八岁至五五岁的全为整股;一七岁以下五五岁以外的为半个股(劳动好可以加成),全村参加赶箔治鱼的共二百零七人。
为了发扬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避免浪费时间,规定了奖惩办法:(一)半劳动力积极干活可以加成,全劳动力不积极干活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减成若干。(二)迟到早退不报告组长,按时间长短酌情减粮。每天上工自带小牌,在鱼场交牌,先来先交,散工时也先领牌。(三)在鱼场吵嘴打架妨碍生产酌量减成。
在治鱼生产中群众生产情绪很高,如十岁的大年、七十八岁的杨庆年和青年小伙子们一样高声喊叫,手脚不闲。于克勤、杨继正等打过两次架,就受到处罚。林芪环二十三岁,不好好干活,当时即提出给他去三成股(当天的),杨凤丛老大爷干的特别起劲,即给他加上三成。这样不但杨凤丛老大爷干的更积极,林芪环也积极了,同时鼓励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再也没有人打架了。
他们捕鱼很多,有一箔出了八万多斤鱼,卖了一百余石的包米。到现在共赶了六箔共卖一百七十余石,连作鞋纺线绳等,共赚米二百余石。每整股都分到七斗到八斗的粮食。
但在全村生产自救中也发现了一些偏向,并已提出了改进办法:
第一,全村还有九十多名妇女没有参加生产,说明了支部对于发动妇女生产是不够的。现已准备成立棉花合作社,发动妇女纺织。
第二,缺乏节约存粮长期渡荒的思想。虽然现在各家都有了一些存粮,但是像陈宏凯、杨连彩、杨连之等,他们还是“有柴一灶有菜一锅”的在浪费。
第三,对于孤寡户,尚须适当照顾。(附图片)
老年人、小孩子和小夥子们一齐高高兴兴地治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