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继续革命 永不停步——老干部杨兆丰朝气蓬勃干革命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09
第2版()
专栏:

继续革命 永不停步
——老干部杨兆丰朝气蓬勃干革命的事迹
在青海省西宁地区,广泛传颂着老干部杨兆丰朝气蓬勃干革命的动人事迹。
杨兆丰,是青海化工厂党委书记,今年五十九岁了。他参加革命三十六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工人们高兴地赞扬说:“老杨人老心红斗志坚,继续革命永向前,真是一个永葆革命青春的老干部。”
贫农出身的杨兆丰,怀着对旧社会的深仇大恨,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参加了革命。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后来,他在部队里当了事务长,花钱精打细算,工作廉洁奉公,成为部队有名的红管家,曾立功受奖,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扬。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以后,杨兆丰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二十多年来,他的工作先后调动了十几次。环境变了,职位高了,权力大了,但是,他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没有变。他从“三反”“五反”等活生生阶级斗争的事实中,深深体会到,一个老干部,如果因为自己的资历老,地位高,就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那就很容易被资产阶级在生活上打开缺口,甚至滑到修正主义泥坑里去。因此,他时刻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走到那里就把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到那里。
一九六九年,杨兆丰被调到青海化工厂担任领导工作。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杨兆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更高了。他自觉地把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伟大任务联系起来,在生活上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工人同甘共苦。他一家六口人住在一间平房里,安三张床就挤得满满的。厂里给他腾了一套新房,多次催他搬进去,他硬是不搬,坚持让工人先住。他家里非常简朴,除了二十多年前买的几只箱子外,没有什么家具。有人关心地对他说:“老杨,看你参加革命那么长时间了,家里啥家具都没有,给你做个大立柜、小衣柜吧!”杨兆丰笑笑说:“家里的东西够用就行了,不能讲排场,比阔气。要把心操在革命上,不能操在家务上。”
杨兆丰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占过公家一点便宜,或者搞过一点特殊。他到工厂食堂吃饭,有时菜卖完了,炊事员要给他炒个菜,他总是婉言谢绝,啃点馍馍就算了。他家离工厂有七里路。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从未动用过工厂的汽车。一次,杨兆丰得了一场重病,病好后再不能骑自行车了,每天只能走路上下班。工厂党委考虑他身体不好,决定派一辆车接送,但杨兆丰不肯坐。他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每天背着背包和武器行军,要跑上百里路。现在,空着手走十多里路算什么。吃点苦,就忘不了过去,忘不了共产主义大目标。”
长期以来,杨兆丰始终坚持按党的原则办事,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和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有一年元旦前夕,厂里个别人利用协作关系,通过外地一个工厂买了一批物品,准备卖给干部。这件事被杨兆丰发现了。他严肃地说:“我们和协作厂的一切事情,都应按党的政策办事。人家需要的东西,只要符合党的政策,不给我们送礼我们也要给。如果不符合党的原则,送礼也不能给。”在他的说服教育下,那批违反原则弄来的东西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杨兆丰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严格要求,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为子女谋私利。他的大儿子杨青川在一个工厂当装卸工。有一段时间,杨青川不安心装卸工作。一天,他对杨兆丰说:“爸爸,你到我们厂里找个熟人说说,给我换个工种吧!”杨兆丰听了这话触动很大。他想,这个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也沾染上了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资产阶级思想。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穿上了工人的服装,并不等于就有了工人阶级的思想;参加了劳动,并不等于就热爱劳动。对孩子如果不从严要求,就会使孩子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这是关系到反修防修,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事。为了转变儿子的思想,他耐心地给他讲装卸工作的重要意义,批判轻视装卸劳动的资产阶级思想;批判怕苦、怕累的懒汉懦夫世界观。最后,他对儿子严肃地说:“孩子,对于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思想,要彻底同它决裂。只有这样,才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当装卸工也是干革命,是党的需要,我们不干谁干?你想凭着爸爸的职权和私人之间的感情调换工种,这不符合党的原则和利益。”一席话把儿子的思想说通了,他激动地说:“爸爸,我想错了。今后,我一定一切听从党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当好装卸工,干一辈子革命。”去年,杨兆丰又带头支持自己的二儿子上山下乡,走上了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杨兆丰始终保持着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为革命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一九七三年八月,杨兆丰和生产科技术员苗建登来到硼酸车间蹲点。在蹲点劳动中,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那里最艰苦就奔向那里,那里有困难就在那里战斗。从矿山运到工厂的硼矿石,每块有三四百斤重,需要砸成小块才能装炉。杨兆丰脱掉外衣,穿件线背心,抡起十八磅重的大锤猛砸,革命干劲不亚于年轻的小伙子。工人们看见他豆大的汗珠沿着两颊和脊背直往下淌,关心地劝他:“老杨,你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又有病,不要干这么重的活,指挥我们干就行了。”杨兆丰坚强地说:“不,我觉得我的身体还行。再说,我的年龄比你们大,说明我受党的教育时间比你们长,更应该为党多做点事。”说罢,他继续精神抖擞地大干起来。
顽强不息地战斗,使杨兆丰的身体明显地消瘦下来。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去出差,由于身体虚弱,突然晕倒撞伤,昏迷过去。人们赶快把他送进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当他苏醒过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和他一起蹲点的技术员苗建登找来,嘱咐他一定要坚持在硼酸车间蹲下去,还叮嘱苗建登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做政治思想工作。
杨兆丰就是这样时刻想着革命,时刻不忘党的工作。当他刚刚可以下床扶着墙走动的时候,他虽然身在医院,心思又全部用到工厂的革命和生产上。后来,上级党组织为了让他更快地恢复健康,决定把他转到外地医院治疗。他在外地医院治疗了一个时期,病还没有全好,就三番五次地向医生恳求出院,医生劝阻不住,只好给他开了个“半休一个月”的出院证明。杨兆丰出院以后,立即赶回厂里,和工人一起投入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
现在,杨兆丰正以顽强的斗志,战胜疾病,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决心进一步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