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桌子”上唱起了大戏——常州工业大发展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11
第3版()
专栏:

“桌子”上唱起了大戏
——常州工业大发展之二
(一)
常州工业的大发展,破除了一种迷信,确立了一种信念。它破除的迷信是:高速度发展工业,赶超先进水平,必须国家拨给大量投资,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修建“大洋全”工厂。它确立的信念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利用现有企业走“革新、改造、挖潜”的路子,就能赢得高速度,小厂也能办大事,中等城市的工业也能赶超先进水平。
常州的手扶拖拉机就是在这种破和立的斗争中诞生、发展的。常州拖拉机厂的前身,是由打铁的、补锅的等几家手工业作坊合起来的一个小厂,只能生产小水泵。常州筹划利用、改造这个小厂和其它几个小厂生产拖拉机的时候,由于受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人说:“小厂老设备造拖拉机,就好比拿桌子当舞台,唱不了大戏。”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要大干快上,就得新建个“象样”的工厂。所谓“象样”就是“大洋全”,也就是大厂房、洋设备、全能厂。因此,有人就搞了个“拖拉机之城”的方案,圈了大量农田,开口就向国家要几千万元投资。由于走错了路子,结果是“筹备了厂子,挂了牌子,配备了班子,最后不了了之”。在改变计划生产手扶拖拉机的时候,有人仍然想踢开老厂建新厂。结果,由于路线不对头,计划又落空了。两次想修个“象样”的舞台唱大戏,都没有唱起来。这一耽误,几年就过去了。人们看到,迷信“大洋全”,依赖“等靠要”,这是懦夫懒汉思想,是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后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利用和改造那个生产水泵的小厂和有关的几个小厂,总共花了一千四百万元,“桌子”上便唱起了“年产能力一万五千台,质量、性能赶国外”的大戏。现在,常州拖拉机厂成了国内生产手扶拖拉机最多的工厂。全国各地农村拥有的手扶拖拉机,将近七分之一是这个厂生产的。他们生产的手扶拖拉机体轻马力大,能深耕碎土,还能带一吨的拖车。事实教育了人们:我们要办的“象样”的工厂,不是在追求“大洋全”上象样,而是要在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上象样。
常州从拖拉机厂和其它一些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初步摸到了充分利用和积极改造原有企业的一条路子,提出了不建新厂的“三原则”:凡是可以充分利用老企业增加生产的,不建新厂;凡是通过组织社会主义协作能解决问题的,不建新厂;凡是经过技术改造能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的,不建新厂。
常州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企业,最根本的办法是依靠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有的厂依靠群众“自我武装”,主要生产设备已经更新了四代。全市工业的专用设备,有四分之一是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制造的。广大职工还初步推广了可控硅、射流、数控、激光、精密铸造等新工艺新技术。实践证明,依靠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利用和改造原有企业,完全可以赢得高速度。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九年期间,常州市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多,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利用和改造原有企业增长的。全市机械、化工和印染工业中,产品上万台、万吨或产值超过一亿元的十个工厂,都是利用和改造老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
事实说明,常州不建新厂的“三原则”,以及在新建车间、工厂时,先利用老厂使产品质量、工艺、经济“三过关”,是常州工人阶级在“桌子”上唱大戏的好经验。它把生产、建设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它体现了“勤俭办工厂”的原则;它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了起来,因此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二)
常州的工业能够高速度发展,能够在赶超先进水平方面做出贡献,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社会主义协作,是一个重要因素。常州工业部门的同志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协作组织得越广泛、合理,自力更生的能力就越大,工业也就越能多快好省地发展。
常州灯芯绒生产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六十年代初期,常州的灯芯绒产量少,质量差,被人讥笑为“灯芯布”。可是,提高灯芯绒的质量和产量,增加花色品种,涉及到棉纱、坯布、割绒、印整等八个厂的一百多个生产环节,一个灯芯绒厂是办不到的。常州工业部门批判了本位主义和贪求名利等资产阶级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打破了厂与厂之间的界限,把有关的八个厂组成“一条龙”,开展协作,围绕提高灯芯绒的产量和质量这个目标,发动职工革新工艺和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面貌大变。现在,常州灯芯绒的年产量比当初增加了三点五倍,质量和花色品种赶上了先进水平。这里生产的灯芯绒,花色品种共一千多种,出口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的国家生产灯芯绒有一百多年历史,如今也进口常州的灯芯绒。
常州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玻璃钢制品,也都是社会主义协作的产物。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四年,这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了六倍到九倍,常州的玻璃钢制品已经开始应用于造船、飞机、汽车、化工、建筑材料等工业和支农产品。
常州工业部门的同志从社会主义大协作中体会到,看我们的生产力,首先要看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看物,也不能只看一厂一户的设备能力,而要看到所有工厂组织起来的新的生产能力。常州的实践证明,许多事,一个厂办不到,一个行业办不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全市大协作,或者同外地大协作,就办成了。现在,常州已组织了拖拉机、玻璃钢、化学纤维、半导体收音机、塑料等八条固定的生产协作线,称作“八条龙”。其中包括九十多个工厂,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常州工业部门的同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了一个问题:要自力更生高速度发展生产,必须重视发展原材料工业(包括中间产品),自己“造米下锅”,不搞“无米之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常州地方财政收入用于工业的投资,有百分之六十七用于发展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生产。
常州的电子、化纤、塑料等工业,都有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常州电子工业的元件、器件,原来大部分靠外地供应,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他们决心因地制宜地发展电子元件器件生产,改变这种“等米下锅”的状况。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年的两年间,职工们自己动手,用小厂转产和“母鸡生蛋”的办法,建起了二十一个元件器件工厂。从此,电子工业出现了大飞跃的新局面。产值连续三年翻番,品种成倍增加。
常州在发展原材料工业中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就是逐步改变以大量农副产品作为工业原材料的状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常州利用煤炭、原油、石头、海水等生产涤纶薄膜、合成纤维、塑料、化工产品,一年节省的粮食、棉花,等于常州郊区一半耕地的产量。
常州工业部门的同志认为,就地、就近取材,发展原材料工业,不仅是自力更生发展工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方针的需要。原材料供应有保证,平时有利于自力更生高速度发展生产,打起仗来有利于各自为战。
常州的经验雄辩地说明,只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群众,人们凭借同样的舞台,就可以导演出高速度持续发展生产和赶超先进水平的大戏。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