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加强路线教育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燕庄大队是怎样勤俭办队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12
第2版()
专栏:

加强路线教育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燕庄大队是怎样勤俭办队的
山西省大同南郊区水泊寺公社燕庄大队,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的指示,近几年来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去年亩产过了“黄河”,生产费用比十年前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八,公共积累增加了九倍多,社员收入也逐步增加,有力地巩固和壮大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他们是怎样节省开支,降低生产费用的呢?
一是加强路线教育。节省开支,降低生产费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首先是一个路线问题。文化大革命前,燕庄大队的干部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花钱大手大脚,结果,生产上不去,生产费用却年年增加。有几年,生产费用竟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影响了集体的积累和社员的收入。群众批评说:“这那是建设社会主义,分明是资产阶级的大少爷作风。”群众的尖锐批评,对大队干部有所震动,但是还没有认识到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是资产阶级的作风,只是让会计把好开支关。
不分清路线是非,开支关是把不住的。比如,过去大队每年要支付买谷草款五千多元。是饲草不够吗?不是。他们把收获的谷草作价入账,列入农业收入,实际上是把谷草贬价分给了社员,到了缺草时,再花钱向社员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干部和群众狠批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把谷草贬价这件事提高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节省开支,降低生产费用,不是少花几个钱的小事,而是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问题。以后,他们遇有开支,都用路线这把尺子量一量,凡是违背社会主义方向,对集体经济不利的,坚决不开支。
二是靠自力更生。燕庄大队自然条件较差,地处半山梁,没有一亩水浇地,人畜吃水都相当困难,过去粮食亩产一直在二百斤以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解决水的问题。他们原先准备请人打井,每眼井得花四、五千元。群众说:“咱们也有两只手,就不会自己干吗?为啥要花那笔钱?”于是,干部带领群众昼夜奋战,终于挖出了地下水,只用了五十多元。他们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四年来打成了五眼井,建成了一个三级排灌站,发展了水浇地八百多亩。这些地的粮食亩产都在六百斤以上。
有了水还需要解决肥的问题,才能不断增产。有人提议多买点化肥。党支部认为,买一些化肥是必要的,但我们的两眼不能只盯在化肥上,主要是靠自力更生积肥造肥,夺高产。贫下中农也说:“我们创高产要靠干出来,不能靠花钱买出来,应该大积农家肥。”党支部发动群众养猪积肥,秸秆沤肥,垃圾堆肥。这样,每年积肥比过去多一倍,土质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生产成本却没有增加。
为了节省开支,降低生产费用,他们还采取了各种措施,如:牲畜自繁自养,农具自修自造,种子自种自育。
三是严格财务制度。要节省开支,降低生产费用,还必须严格财务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堵塞一切漏洞。党支部根据群众的意见,规定了几条开支的原则:花钱要讲路线,凡是违背社会主义方向、削弱集体经济的支出,坚决不开支;花钱要从有利发展生产出发,对于非生产性开支,能不开支的坚决不开支;花钱要保证重点,其他开支要缓、减、免;花钱要发扬“一厘钱”精神,精打细算。建立制度之后,干部带头贯彻执行,群众参加管理,注意开源节流,努力做到了增产增收。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