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组织后勤工作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12-05
第2版()
专栏:

  组织后勤工作经验
太行三分区武委会主任 安明
为避免民力的浪费与疲惫,在完成支援前线任务的原则下节省民力,应是后勤工作的指导方针。战争的长期,战斗的突然,和战场的不断变动,给后勤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但这一困难必须解决,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依平汉路西这次作战的情形,有以下经验:
 (一)树立群众参战思想与组织准备
由于战争的长期和突然,要求民力迅速的集中,但长期集中,民力又易疲惫。因此在战争短的空隙中,民力应迅速的复员。后勤工作应作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有;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就没有。林县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可集中六百付担架,到六十里外的战场上。在早上复员回去后,又能于同天内集结三百付担架到三十里以外去。既可完成任务,又可节省民力。也不暴露我们的军事企图,也能使前方部队打消因怕靠不住而留下担架不放的想法。这样:第一,须在群众运动中,在参战行动中,树立群众的参战思想,在复员前利用短时间总结每次行动优缺点,批评、教育与表扬奖励英雄模范,给下次动员准备好基础。第二是健民组织。林县平时的担架中队、大队、指挥、供卫人员,都有一定的制度。干部熟悉队员,队员相信干部,接到命令后,马上即可出发。第三是县区掌握通讯交通工具,利用电话交通队,命令到达时,马上即可下达区村。第四,要群众本身有准备:衣服、干粮、鞋子,特别是家庭和生产都有人照顾,出发后不感困难。没有家庭顾虑,自然可安心积极的参战。总之,平时的准备工作愈周到,愈能节省民力。否则怕靠不住,缓不济急,愈大量调动,愈浪费民力。
 (二)充分估计战争需要,主动支援战争。
节省民力必须服从于支援战争,而不是在节省民力前提下应付战争需要。因之,对战争所需要的民力,必须加以充分估计,才能有准备,不至临时乱抓。经验证明:凡有准备的区村,工作很易进行,关系也好;凡没准备的区村,便发生战时混乱现象,工作停顿,互相埋怨。为了准备有计划,必须对民力有精确的计算。动员面应大,动员数量要少。在战场及其附近,动员数量一般的不应超过人口百分之五。预备下临时的机动力量。如动员过大,则临时任务来了,又须远调,远水不解近渴,可能影响战争任务。我们此次把林县担架、民兵作为基本力量,战场附近动员完成临时任务,这是需要的对的。动员面大时,参战人员的生产及家庭照顾也较容易,参战群众更易安心。林县东姚被伪军占领,参战群众情绪未受大影响,说:“不要紧,家里有人照顾;家庭有民兵打敌人,不怕。”
  (三)统一民力领导与分别供给需要
此次战役规模虽不很大,部队及地区颇为复杂,民兵供应统一于后勤指挥部的分配,部队需用时,非万不得已时,应到后勤指挥部去领取,这是对的。但有的部队在路上扣担架,到三个区上要担架,影响了民力的计算,动员与分配,是应纠正的。但战线延长,时间来不及时,则除预给的民力外,各分指挥部可以临时动员,供给战争需要。各分指挥部动员分配的数目情况,需按时常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必须经常了解各地民力动员分配情况,才能有计划的掌握。
 (四)抓紧战争空隙,组织参战人员生产。
参战与生产的结合,也是节省民力的具体办法之一。此次涉县三百付担架,抽出一天的空隙运棉三万斤及机器一部,得报酬三十万元。林县五十付担架运棉花得报酬十五万元。林县民兵帮助群众打场、轧花、收耕,群众慰劳费吃,自己打柴节省基金,改善生活。这样第一,保护了我区的资财,第二密切参战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第三,除改善了生活外,还可每人有些红利。而最主要的是相当的减少了运输物资人力的另行动员,对整个民力的节省,起了不少的作用。
 (五)注意几个问题,减少减员。
战争情况复杂多变,敌机轰炸扫射,影响参战群众的情绪最大。因此第一,加以军事防空教育。林县二百付担架转移时因部分有伪装,遭机枪射击损失不大,能迅速集合。涉县三百付担架因事先有教育,在罗筐山上过敌机扫射未伤人。第二是医药卫生人员的准备,林(县)涉(县)此次病号虽不断发生,但都及时医治,减员不大。第三是通讯联络:战场多变,很易失掉联络,林、涉县指挥部均在较后的地点设立收容联络站,起很大作用。第四,多报告情况,坚定群众信心。第五是及时表扬与奖励及后方慰问照顾,林县担架有的出发过于仓促,有的时间稍长,区上及时送去衣服、鞋子,对巩固情绪起不少作用。
最后部队和后勤机关,在认识上必须一致起来。后勤机关应保证完成任务,供给战争需要;部队应相信后勤机关,克服个别浪费民力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