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小马拉大车”——记义马煤矿学习大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矿山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19
第4版()
专栏:

“小马拉大车”
——记义马煤矿学习大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矿山的事迹
河南省义马矿务局的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连续七年年年超额完成国家原煤生产计划,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完成得一年比一年好。一九七四年煤炭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一倍多;按目前的生产水平,今年年底原煤产量将比原设计能力翻一番——一个义马矿变成两个义马矿。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学习,都热切地问:义马的成绩是咋来的?义马的经验是啥?义马的同志回答: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义马煤矿所以有今天,我们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靠的是广大职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发扬了革命加拚命的“小马拉大车”精神。
不怕条件差 就怕没志气
“不怕条件差,就怕没志气。”这是义马矿工在斗争实践中的一个深刻体会。
义马煤矿有六十多年开采历史,煤田衰老,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两个露天矿,一个在河道的乱石滩上,一个在坚硬的红土崖下;三个生产矿井,有的“可采范围”被禁锢在不到一平方里之内,有的需要穿山过河十里左右才能延长开采年限,这些给正常生产造成了很多困难。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一些保守思想严重的人多次要义马煤矿“收缩”、“下马”。职工们为了顶住这股歪风,曾经进行过顽强的斗争。但是,“守着摊摊过,莫要闯出祸”的思想仍旧束缚着不少人的手脚,义马煤矿的原煤年产量一直在一百几十万吨上下徘徊了十年。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义马矿区广大职工的思想大解放。他们刻苦学习革命理论,研究历史的经验教训,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批判反动的“唯生产力论”、爬行主义等修正主义货色,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大大激发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继续革命的自觉性,大干、快变的愿望空前高涨。他们豪迈地说:“我们要‘小马拉大车’,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奔驰前进!”
全局最老的常村矿生产翻番的事迹,特别感人。
一九七○年初,义马矿工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掀起了“工业学大庆”的热潮,各矿纷纷提出煤炭产量翻番的规划。设计能力三十万吨的常村矿,投产时间长,机械设备陈旧,井田在解放前被资本家乱挖乱采搞得千疮百孔。这样的条件还能不能翻番?常村矿的职工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说:“条件越差越有干头,增产的余地越小越有争头!”全矿上下一条心,一股劲,接连搞了一百多项技术革新,自制和改造设备二百八十多台(件),当年生产原煤六十二万吨,成为全矿务局第一个实现产量翻番的矿井。常村矿这一仗,打出了志气,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职工们越干劲越足,年年都有新贡献,一九七四年煤炭产量猛增到一百零六万吨。
全局最小的跃进矿,南靠河道,北邻铁路,井田面积仅有零点八八平方里,设计的开采年限不过十年。河对岸虽有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因为过河“危险”,又缺少地质资料,过去被定为“禁区”。跃进矿的职工决心学习大庆工人创造条件上的精神,重新安排新矿山。于是,各区队挑选出一百多名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一支勘探队伍。他们用一年多的时间,打通了两条总长一千二百米的探巷,为扩建一对穿过河道,打开“禁区”的新矿井搜集了大量地质资料。井筒建设开始后,工人们改一头施工为多头作业,提前一年多完成了工程计划。职工们整整干了六个冬春,在平均每年为国家生产十六万吨原煤的同时,自力更生建成一对年产六十万吨的新矿井。
关键在于一个很大的干劲
义马煤矿的同志认为:要建成社会主义,只有大干苦干,才能干出来。有了正确的路线,关键还在于一个很大的干劲。
千秋矿是义马矿务局中最大的煤矿,生产能力六十万吨。一个外国专家在设计这个矿时,曾经搞了一幅修正主义所谓文明生产的“美好”图画。当时,有人被这幅“图画”迷住了心窍,说什么“年产煤炭六十万,文明生产六十年,不出力,不流汗,舒舒服服有贡献。”结果,好几年生产没有多大起色。但是,这个矿有一个采煤队,不信修正主义那一套,坚持学大庆,建队十六年,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成为河南省的先进典型。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千秋矿的职工群众结合本矿实际,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孔孟之道,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受到深刻的教育。矿党委和革委会三分之二的领导成员带着三分之一的机关干部,深入区队、班组,同工人一道下井劳动。过去,这个矿的日产水平是两千来吨,后来很快提高到三千三百多吨。去年十一月份,由于六个采煤队中有五个采煤队的生产条件比较困难,产量受到影响。年终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矿党委及时召开紧急会议,组织一百多名领导干部、班组长、党团员和工人代表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联系大庆等先进单位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讨论。全矿上下苦战了四十个日夜,以平均日产四千吨原煤的优异成绩送走了一九七四年,这一年生产原煤一百二十万吨。
干着社会主义 想着共产主义
了解义马煤矿的人都觉得,义马的同志想问题,办事情,往往高人一着。他们完成计划一超再超,却还是一个劲地拚命往前干。他们说:“完成国家计划对一个单位来说是起码的要求,如果不比往常多超产,就不能算为革命做到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进矿以来坚持年年出满勤、干满点的工人,在这里早已不是个别的人了。老工人朱忠秀三个月上了一百零七个班,有人问他:“老朱,矿上的活你能干得完吗?”他回答说:“有干不完的活,咱就应该使出用不完的劲来!”矿务局领导干部的办公室原来有几张旧沙发,局党委经过讨论,决定搬到会议室和招待所去,让集体使用。工人当了干部不要办公室,始终在基层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劳动。
义马的工人、干部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股子韧劲?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回答,这就是:“干着社会主义,要想着共产主义;拉着社会主义的车,要望着共产主义的大目标。有了这个大目标,艰苦奋斗不动摇。”全矿各级党组织每年都要对矿工进行几次“大目标”教育,使每个同志把自己眼前所做的一切和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联系起来,自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青年工人项国亮是个革命烈士的儿子,刚到矿时怕苦怕累,心想“俺是烈属,应该享受点照顾”。老矿工出身的党支部书记杨清杰一连找他二十多次,用新旧社会的对比耐心地教育他,用他父亲为革命英勇牺牲的事迹激励他。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项国亮严格要求自己,成长得很快,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南露天矿是大跃进年代由十几名工人在河滩上建立起来的。工人们同洪水、乱石斗了十几年,为国家提供原煤四百九十多万吨,上缴利润三百七十多万元,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文投资。这个矿临近结束时,他们发扬大庆工人的革命精神,一方面,留下适当的人力,把原来采区残煤采完;同时,抽出二百多名干部、工人开赴远离矿区五十多里的杨村岭,搭帐篷,支炉灶,再创新业。四年过去了,南露天矿依然年年超额完成原煤生产计划,而同时年产六十万吨的杨村新矿井也已基本建成,即将投产。现在,他们又在破土兴建全局第一个设计能力为一百二十万吨的大型矿井——耿村井。
看着这英姿勃勃的“骏马”,听着那滚滚前进的车轮声,我们不禁欢呼:前进吧,义马煤矿!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河南省义马煤矿经常组织老工人向青年工人进行阶级教育,不断提高他们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图为千秋矿“八一采煤队”的老工人、劳动模范路水同志向青年民兵讲矿史。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