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按照大寨精神办茶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24
第2版()
专栏:

按照大寨精神办茶场
浙江省绍兴县东方红国营茶场,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四年与一九六五年相比:茶叶亩产增长一倍多,质量显著提高,外销茶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粮食亩产增加四成,总产值增加两倍多。十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茶叶二万五千多担,商品粮九十万斤,肉猪四千多头,上缴利润一百零二万元。
十年来,这个茶场经历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种斗争集中表现在:
一、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还是就生产抓生产?开始有人认为,茶场主要是搞茶,首先要把茶抓上去,放松了政治思想工作。场党支部认为,这个场的职工三分之二以上是城镇下乡知识青年,要办好社会主义国营茶场,必须做好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当时,阶级敌人正利用青年们缺乏阶级斗争经验的弱点,散布什么“农场工资低,没出息”的谬论,使得有些青年职工不安心工作。场党支部组织青年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狠批刘少奇、林彪宣扬的“读书做官”、“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广大青年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积极为革命种茶、种田,对改变茶场面貌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二、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还是“单一经营”?办场初期,有人存在着“一手难抓两条鱼”的思想,以为只要搞好茶叶,有了钱,就可买粮;搞多种经营,发展粮食生产是自讨苦吃。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茶场一度重茶轻粮;以后,又有人认为“茶叶不好当饭吃”,又重粮轻茶,影响了茶叶的发展。他们接受了这两方面的教训,认真学习“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认识到茶场有一定数量的水田,有条件生产粮食,应该在抓好茶叶生产的同时,抓好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他们正确处理了茶、粮、畜之间的关系,以粮保茶,以茶促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九七四年,全场平均每个职工生产茶叶十五担、粮食两千斤,饲养生猪四头半。
三、是守业,还是创业?过去有人认为,茶场人少劳力紧,三分之二的职工又是缺乏生产经验的城镇下乡知识青年,旧摊子守得牢已经不错了。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一九七二年冬,全场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放炮开山,砌石筑坎,在溪滩上造起了五十多亩“大寨田”,当年种上了茶苗。一九七三年冬,又开垦了二百多亩山坡、荒地,种上了茶树。
四、是勤俭办场,还是大手大脚浪费国家资财?有人曾经认为,国营企业,尤其是盈余单位,多花一点钱没啥了不起。针对这种思想,场党支部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的指示,不断克服“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和伸手向上、贪大求洋的错误思想和作风,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广大职工提出“分秒必争,寸土必种,颗粮必夺,分钱必省”的战斗口号,大力挖掘增产潜力,大搞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勤俭办场,生产成本逐年降低。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