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旅大市政工程公司第三大队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26
第2版()
专栏: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
——旅大市政工程公司第三大队的调查
社会主义的企业与企业、工厂与工厂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最近,我们调查了旅大市“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旅大市政工程公司第三大队的情况,受到很大启发。这个大队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出发,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关系。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统一计划下的社会主义协作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基础上的相互支援、相互促进的关系。他们用实际行动批判了那种弄虚作假、欺骗国家;损人利己、不顾整体;以物易物、从中得利等资产阶级作风和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
不该要的一分也不能要
今年这个大队在为海港铺设上水道的一项工程中,由于减少了管道器材的二次倒运,减少了临时工棚,避免占用生产队的土地,节省了十一万九千元开支。这一笔钱应该怎样处理,经济核算小组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有的说,省下的钱留下,合理合法;有的认为,先把这笔款留下,等结账时作为多退少补用。但多数同志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识到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提出这笔钱留不得。理由是:减少二次倒运,是因为建设单位在我们进入工地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少盖临时工棚,没占用生产队土地,是因为解放军把暂时空闲的营房借给我们了。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企业,不能什么钱都往自己的腰包里揣,这笔钱一分一厘也不能要。他们回顾了文化大革命前的情况,那时在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施工单位往往把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互相协作的关系,变成互相利用的关系。这不就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么!因此,把这笔钱退回去,就是对修正主义路线的一次有力的批判。
这个大队对可要可不要的建设材料也坚决不要。今年二月,在铺设穿越一条大河的输水管道工程时,建设单位给他们拨了四十立方米木材。但是,他们坚持以旧代新,以小拼大,制作了穿越这条大河的输水管线的全部沉箱,新拨给的木材没有用,全部退回给建设单位。
他们的行动,受到建设单位的热烈赞扬。大家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把人们的眼界打开了。如今大家想的是社会主义,为的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分工不分家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当然是有分工的,但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大干社会主义,这是一切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目标。分工不是分家,要把这个共同的目标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才能使企业之间保持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
有一次,这个大队接受了一项为国家重点工程安装输水管道的任务。来到工地后,发现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按规定,这都是建设单位的事。有人说,不如先回去,等条件具备了再来也不迟。
究竟是等建设单位把条件准备好了再干,还是象大庆工人那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三大队工人的回答是:“建设社会主义,不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哪一方的事,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于是,三大队的工人、干部每人一把锹,不分昼夜地冒雨战斗在工地上,仅用六天时间就完成了一千二百延长米的沟槽任务,土方量达六千五百七十立方米,平均每人每天完成九点八四立方米,超过劳动定额三倍多。三大队的工人们说得好:“工人阶级是一家,革命分工不分家。大干社会主义,没有‘份内’和‘份外’。”
建设单位的采购员缺乏经验,发货时搞错了输水管胶圈的型号。三大队知道了,马上派出有经验的同志去帮助建设单位发货、催货。工地运输工具不足,三大队把自己仅有的一台吊车让出来给兄弟单位使用,而自己宁肯肩套大绳,手操撬杠,在秋雨连绵、遍地泥泞的田野上,人工下管。建设单位抽不出车辆运管子,工人们就喊着号子,人工拉运三吨多重的铸铁管,每喊一声号子,只能前进五、六厘米。等到建设单位派了车来,三大队的工人们已奋战了五天,拉管二十根。这些管子加起来虽然只有一百二十米,但这一百二十米中所包含的共产主义精神,却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
三大队的工人和干部,正是以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以这种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去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去处理与建设单位的关系的。
处处以大局为重
毛主席指出:“要提倡顾全大局。”这个大队在施工过程中,为顾全大局,宁肯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今年三月,在他们承担的一项重点工程中,有一段管道要穿越公路,必须切断交通,来往车辆得绕道多走一公里的路程。三大队党支部认为,不能只顾自己施工方便,给建设单位和当地贫下中农造成许多困难。共青团员于长久等十二名青年工人,深夜冒着刺骨的北风,挥锹抡镐,抢挖沟槽,抢装管道,一直奋战到黎明,完成了计划需要两天才能完成的任务,保证了正常运输不受影响。
也是今年三月,三大队承担安装的一条输水管道,其中有九公里的管道占用了耕地。眼看就要开犁春播,可是管道还没安装好。为了不误农时,三大队党支部集中力量抓紧安装管道。他们又和贫下中农一道,把占用二百多亩耕地的沟槽回填平整好。
建设单位和社员们感动地说:“市政工人为国家,为集体,想得真周到啊!”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