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大别山上“映山红”——复员军人李贺明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26
第3版()
专栏:

大别山上“映山红”
——复员军人李贺明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
春天的大别山,满山开放着映山红。
复员军人李贺明决心同旧传统观念决裂,退伍不回武汉,坚持来大别山区罗田县北丰公社四大队安家落户,至今已经快满一年了。他一扎根大别山,就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贡献力量,后来又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被誉为开放在大别山上的“映山红”。
李贺明原是武汉部队某部榴炮连班长。经过部队几年锻炼,他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经常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干部子弟,更要珍惜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成果,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服役期满后,他就下定决心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并且准备了下乡劳动的粗布衣服。退伍前,《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和钟志民的退学申请报告,更加坚定了李贺明立志务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日,他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爸爸,近来柴春泽给他父亲的信和钟志民的申请报告,充分显示了年青一代坚决走毛主席所指引的道路的决心。有志气的青年人不应该把老一代的革命成果当做使自己舒适的条件。我决心向老红军干部方和明、甘祖昌学习,继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到艰苦的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爸爸觉得儿子的行动是革命的行动,做父亲的应该支持。可是一想到儿子患过结肠溃疡,才好不久,又有些犹豫。
有一天,李贺明和爸爸坐在一起,要爸爸讲讲战争时期的革命生活。那难忘的“反扫荡”斗争又展现在眼前:一九四一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在空前激烈的“反扫荡”斗争中,吃野菜,咽粗糠,浴血奋战。那时,他爸爸担任新四军某连的指导员。这个连,在抗日时期有七个连长相继壮烈牺牲。
李贺明深情地说:“爸爸,你们当时出生入死,想过自己没有?你们是不是考虑许多个人条件之后再投入战斗?现在儿女要到农村去,你怎么想得这么多?!”爸爸望着儿子,心潮翻涌。这是亲手养大的孩子,自己曾经用革命的道理教育他,用斗争的传统激励他。如今,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部队锻炼,儿子的进步超越了自己的眼界。这不是一般父子谈心,而是新一代向老一辈挑战!爸爸激动地说:“孩子,你讲得很对,你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孩子。爸爸支持你,希望你按照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走到底!”
妈妈还有一层心事:儿子的婚姻问题没有解决。下农村后,在城里的女朋友会怎样?对于这个问题,李贺明回答得很明确。他说:“妈妈,个人问题再大,也毕竟是个人问题。对于革命来说,它只能摆在后面。爱情也要服从革命的需要。”
一九七四年七月三日,李贺明带着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带着一套理发工具和针灸用的银针来到了北丰公社四大队茶场。到茶场后,他把背包一放,就扛起锄头上山劳动。
盛夏,烈日炎炎,茶场锄草、采茶、摘黄花,都不能误季节,劳动格外紧张。李贺明迎着这个“火头”战斗。上工,他跑在人前;收工,他在人后。他经常光着膀子大干,皮肤晒脱了一层又一层,老场长看了,心疼地说:“小李,你的身板嫩呀!”李贺明回答:“场长,正是嫩了,我才要这样磨啊!”
茶场里茅草丛生,草丛里还有毒蛇、马蜂。每当除草时,茶场的社员一般不让知识青年干,但李贺明却抢着干,手被草叶划得血口道道也不吭一声。有一次,他的膝盖被毒草扎肿了,痛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他又拿着沙镰上了山。有人问他苦不苦?他说:“苦,总有个比较。和我在家里的生活比,会越比越觉苦。但是,和革命前辈爬雪山过草地比,我们谈得上苦吗?老一辈为推翻三座大山流血牺牲,我们新一代要为消灭三大差别坚持长期奋斗!”
李贺明老老实实向贫下中农学习,和群众打成一片,自觉改造世界观。下农村后,他经常是一件粗布褂子,一双草鞋,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开始,他觉得自己象个农民样子了。不多久,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有一次,李贺明和老场长去抬粪缸。李贺明见粪缸边沿沾有大粪,说:“场长,用一把草垫着抬吧!”老场长却伸手抓住了缸沿。李贺明顿时感到脸上一热,也伸手抓住缸沿,和场长一起抬了起来。
当天晚上,李贺明久久不能入睡。他翻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毛主席的教导使他认识到,仅仅从衣着上同贫下中农接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感情上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李贺明决心做一个自觉的战士。茶场住房门口有个污水坑,烈日蒸晒,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需要隔几天淘一次。李贺明把这个事包下了。每次,他找来粪桶,弯着腰一瓢一瓢地把污水舀到桶里,再提去肥田。进城办事时,他也带上一副粪筐,回来时,满满挑上一担粪。老贫农高兴地说:“小李这伢,有我们庄稼人心劲!”他还抓紧一切时间为烈军属、五保户挑水扫院,为社员理发。提起这些事情,干部和社员们都说:“小李呀,他待人那么贴心,工作那么热心,心中有一盆火!”
李贺明刚来茶场的时候,爱唱爱跳的知识青年成天歌声不断。可是,有人常哼一些思想不健康的歌曲。李贺明听了,感到很不对劲。在茶场党小组会上,这个刚来不久的共产党员就点了一把火,他说:“坏歌坏戏这些旧文化是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惯用的‘软刀子’。他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无形地腐蚀我们,毒害我们。”他建议茶场党小组切实抓好业余文化活动。会后,李贺明积极组织知识青年学唱革命样板戏,学唱《战地新歌》上的一些歌曲。去年八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小靳庄十件新事》,李贺明拿着报纸又念又讲,他说“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就要象小靳庄那样,一面破旧,一面立新。封、资、修的黑货,我们要打它个落花流水,革命的新文化,我们要巩固、发展,壮大。”李贺明满腔热情,不辞劳苦,积极为贫下中农服务。学理论,他搞辅导;学文化,他当教员;演节目,他又当演员又当导演;讲历史,他就编写儒法斗争的故事给社员讲。在李贺明带动下,理论小组、图书室、故事会、赛诗台、文艺晚会、政治夜校等都开展起来了。
李贺明深受社员群众的拥护。去年十一月,他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从此,他更自觉地带领领导班子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侵蚀。有一次,公社给了四大队一个招工名额。党支部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李贺明坚持原则,不是把名额分给支委的孩子,而是让给群众。
李贺明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党支部成为战斗堡垒,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每个支委的头脑。他常对支委说:“自己不学好,怎么去带领群众?”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支部领导成员们学习革命理论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不管工作多么忙,都挤时间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李贺明结合自己的斗争实践反复学习,并且重读《哥达纲领批判》、《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有关章节,决心从理论上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更自觉地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