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政治奸商的嘴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28
第2版()
专栏:

政治奸商的嘴脸
付戟
“投机”一词,本来是指在经济领域内用不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然而,在政治生活领域里,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投机钻营的人。吕不韦、林彪就是这样的人物。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大奴隶主、大商人,颇有一套投机钻营的本领。当他遇见处境窘迫、流落在赵国充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的时候,便认为“奇货可居”,有了窃国篡权、飞黄腾达的门路。于是回家密室策划,“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一番精心盘算之后,吕不韦便不惜“破家”以“钓奇”,从此,由商业投机转入政治投机。他大肆“请客送礼”,赠送美女,收买心腹,勾结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爬上了秦国丞相的要职,一度操揽了秦国的大权。
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怀着资产阶级的投机心理,在我们党内经营了几十年。他梦想“一本万利”的政治野心,有一个发展过程和暴露过程。他长期耍两面派,用假象欺骗党、欺骗人民。他地位越高,野心越大。他的资产阶级的贪欲心膨胀再膨胀,为贪天下之财为己有,把投机的黑手一伸再伸。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不惜采取一切卑鄙手段,以至发展成为叛徒、卖国贼。一副政治奸商的丑恶嘴脸表演得何等充分!
经济上的投机追求的是发财致富;政治上的投机则是谋取党政财文大权。把捞取金钱的贪欲变成篡夺政权的野心,把商品交换原则搬到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林彪迷信“金钱万能”,认为“利己多欲乃规律”,把“一本万利”当做自己的政治信条。资产阶级的商品交换原则主宰了他的灵魂,支配了他的一切行动。他用“物质刺激”来培植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用资产阶级法权来收买意志薄弱者;用“官,禄,德”来笼络亲信。其野心之大,阴谋之险,手段之毒,是吕不韦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那样,惯于投机钻营的人,虽然“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一切想在革命队伍中投机钻营、顽固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吕不韦虽然号称“仲父”,赫赫不可一世,但终于在新兴地主阶级专政下覆灭。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无产阶级专政面前遭到可耻失败,狼狈逃窜,葬身沙丘。
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的出现,并不足为奇。他是已被打倒而梦想复辟的老的地主资产阶级,正在产生而妄想复辟的新的资产阶级,国际上的帝、修、反,这些反动阶级和反动派共同孕育的怪胎。商品制度、货币交换、按劳分配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弊病”,就是林彪一类得以滋长的土壤。列宁曾经指出:“我们推翻了地主和资产阶级,扫清了道路,但是我们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大厦。旧的一代被清除了,而在这块土壤上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一代,因为这块土壤过去产生过、现在还在产生许许多多资产者。”(《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第二七五页)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旧制度,砸烂了地主资产阶级投机家的乐园,但还没有彻底清除产生投机现象的根基和投机活动的市场。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只要国际上还存在着帝、修、反,只要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没有彻底扫除,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形形色色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投机奸商,“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断削弱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