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革命精神不减当年——记陕西省商洛军分区司令员王心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03
第2版()
专栏:

革命精神不减当年
——记陕西省商洛军分区司令员王心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事迹
陕西省商洛军分区司令员王心瑀,是一九三二年参加革命的红军老战士,跟随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南征北战,为革命负过伤,立过功。如今,他虽然六十多岁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斗志却愈来愈旺。他以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冲破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束缚,受到同志们的称赞。
开“加班车”的精神
一九七三年四月的一天,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军分区机关负责理论学习辅导的赖一曼正准备上床休息,忽然听见轻轻的敲门声。
“谁呀?”
“我。”
噢,是王心瑀!赖一曼急忙打开房门,只见他手里拿着书、笔记本和眼镜盒,走进屋来笑呵呵地说:“小赖,明天我要到省军区去开会,下半年党委中心组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会议期间我挤时间先学一步,请你给我辅导辅导吧!”
说着,他打开手中的那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请赖一曼介绍学习要点和具体要求。他一边听,一边戴上老花镜,细心地往本子上记。
王心瑀回去以后,赖一曼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走出房门,望着对面办公室里明亮的灯光,心想,老司令又开“加班车”了!
开“加班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是王心瑀的老习惯了。他办公室的那盏灯,常常过半夜才熄。他右眼负过伤,动过手术,视力减退,看书看报非常吃力。加上他年龄大、文化低、记忆力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有一股顽强学习的精神。不论在家工作、外出开会、回乡探亲、深入基层、生病住院,他都见缝插针,抓紧点滴时间看书学习。
一九七四年夏天,王心瑀因患高血压住院。住院期间,除了吃药、打针,他仍象在机关一样,每天坚持学习几个小时。他和跟随他的战士以及另一位青年干部组成“三人学习小组”,天天在一起研究儒法斗争史,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还写了两篇理论文章。护士见他整天捧着书,风趣地说:“司令员,你到底是来住院,还是来住学习班的?”他笑着回答说:“身体住院,思想不能住院;不抓紧学习,出了院就掉队啦!”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王心瑀的“加班车”开得更勤了。三个多月来,他每天起早贪黑逐字逐句地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录,再三研究,反复思考,联系自己在农村劳动时所了解到的一些材料,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什么是资产阶级法权,为什么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怎样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领导干部怎样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等问题。
革命的实践,使王心瑀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光靠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已有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不弄通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就不能做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要想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就非得按毛主席的教导下苦功夫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不可。正是这种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学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他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顽强的毅力开“加班车”。
“爬雪山”的劲头
商洛地区山多沟深,环境比较艰苦。当年王心瑀随红军部队在这一带打过游击,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九五九年,他从西安市调到这里担任军分区司令员。有人曾担心他年龄大,身体又不好,在这里工作有困难。他说:“走的是长征走过的路,爬的是长征爬过的山,只要经常想想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镇安县的柴坪、达仁和穆王三个区,比较偏远,有的地方翻一个岭要一天多,走几十里路碰不上一户人家。有一次,王心瑀为了抓好山区的民兵建设,带领工作组,冒着风雪,背着背包,带着干粮,翻山越岭,在那里跑了一个多月。一天,他们从余师铺出发,到柴坪去了解情况,路过三、四十里长的琵琶沟。沟两边山势险峻,杉树参天,沟内乱石成堆,加上天下大雪,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王心瑀顶风冒雪在前头开路,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讲红军长征爬雪山的故事。讲得几个青年人满心暖、浑身劲,互相鼓励:“咱们是红军的后代,干革命就要象红军那样!”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柴坪已经半夜了,大家依然精神百倍。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召集区、社干部开座谈会,工作结束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过一上一下九十里的梅子岭,赶到达仁区,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同志们都说:“老司令不减当年勇,干起革命来还保持着爬雪山的那么一股劲头!”
就是凭着这股“爬雪山”的劲头,王心瑀在商洛山区战斗了十六个年头。十六年来,为了抓好民兵工作“三落实”,他跑遍了全区七个县近三百个公社的许许多多生产队。
王心瑀一心一意为革命,时时想着工作,处处关心群众。去年春节前后,王心瑀患病,偏偏当时工作很忙,有时深夜还不休息。老伴见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劝他休息几天。他严肃地说:“人上了年纪,疾病难免。如果因为有一点毛病,就借故休息,象我们这样的人,还能为党工作多长时间?年龄大了,生命有限,就要抓紧时间争取为党多做一点贡献。”一天晚上,已是深夜十二点了,他还在工作,忽然鼻子流血,越流越厉害。老伴一看着了急,拿起电话就要叫医生。他一把把电话机按住:“这点小毛病不要紧,人家医生忙了一天,刚刚睡下,深更半夜的,不要打扰人家。”可是他的鼻血一直止不住,两点钟起来一次、四点钟起来一次、五点钟又起来一次。老伴三番五次要叫医生,都被他阻止了。机关开早饭时,老伴又要上食堂去找医生,他说:“你一折腾,叫人家连顿热饭都吃不上。”等饭后老伴把医生找来时,他由于流血过多,已经昏过去了。他清醒过来后,又着急地要去开会。根据他的症状,医生决定让他住院治疗,但他执意不去。医生和他反复商量,最后勉强达成“协议”:半日工作,半日休息。王心瑀同志这种忘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
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商县通往山阳县的公路上,一辆满载旅客的公共汽车,越过群山,向前奔驰。车厢里,一位头发斑白的老战士和旅客谈笑风生。这位老战士,就是王心瑀。有的同志问:“老司令,你怎么不坐小车坐大车?”他说:“当了司令就非得坐小车吗?过去咱在这一带都是靠两条腿跑嘛,现在能坐上公共汽车,这就是享福啦!”
几十年来,王心瑀带头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在党的生活中,他是一个普通党员,按时参加党小组活动,亲自向小组长交纳党费,外出时坚持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搞特殊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今年春节前夕,他在山阳县武装部帮助搞年终总结。工作快结束时,武装部杀了一口肥猪,一方面准备过节会餐,一方面打算在王心瑀走时做几个好菜吃。王心瑀知道后,头天就找管伙食的同志讲道理制止,可是第二天武装部的同志还是要留他吃了这顿饭再走。他耐心地向大家讲清干部不搞特殊化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坚持提前吃了便饭离开了武装部。
解放后,王心瑀的职位高了,但小时候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受的苦他没有忘,在红军中当普通战士养成的艰苦朴素的作风没有丢。一九四六年部队上发给他的一个包袱皮,已经补了好多补钉了,他还舍不得扔,洗得干干净净的,打算再用几年。他的刷牙缸,还是一九五○年买的,至今舍不得扔掉。
王心瑀平时很注意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他常向孩子们讲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讲我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去年腊月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包饺子的时候,他又讲起了自己的家史: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一年汉江决口,大水淹没了他的家乡湖北省天门县,父亲一条扁担挑着他的哥哥和姐姐,带着母亲逃难到三百里外的嘉鱼县,在长江畔搭了个茅草棚安身。他出世不久,父亲、哥哥、姐姐就在饥寒交迫中相继死去,母亲又领着他一路讨饭回到家乡……。他接着又讲了许多革命先烈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英勇牺牲的事迹,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闹革命,求解放,为的是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和特权。那些是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习惯,你们从小就要和它划清界限。”由于他平时对子女严格要求,两个孩子表现都比较好。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