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钢铁工人的钢铁意志——记本溪钢铁公司职工为发展钢铁生产抢挑重担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12
第3版()
专栏:

钢铁工人的钢铁意志
——记本溪钢铁公司职工为发展钢铁生产抢挑重担的事迹
钢花四溅,铁水奔流,矿山沸腾。英雄的本钢工人群众,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激发了更大的革命干劲,决心坚持发展工业“以钢为纲”的方针,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更大的力量。
身在炉旁胸怀全局
“身在炉旁望全球,五洲四海装心头。革命真理指方向,炼钢炉前写春秋!”这是摘自本溪市劳动模范、五号电炉的炉长常显江日记中的一段话。
老常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进厂二十年来,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认真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把全部心血倾注在祖国的钢铁事业上。他身体有病,还坚持工作。一天,他突然晕倒在炉旁。同志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胃已穿孔,立即进行了胃切除手术。第二天,他一清醒过来,便急切地问护理他的同志:“炉子生产怎样?”当听到战友回答“很好”时,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刀口一拆线,他不等出院,就想到厂里看望战友和炉子。工人们劝他说:“常师傅,你动了那么大手术,该好好休息呵!”常显江说:“我见不到你们,看不到炉子,心里就想得慌!”领导同志和医生一再劝他在医院安心治疗,他却说:“现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都需要钢,我怎能躺得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生只好允许他提前出院了。他一出院,连家也没回,就跑到炼钢炉前投入了战斗。
领导上和工人同志们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让他只上白班,干点轻活,他说什么也不答应,照样和工人一样倒班,补炉、加料、扒渣等重活,他样样都抢着干。一天,刚出完钢,发现炉后壁浸蚀严重,需要立即抢补。大家用铁锨从炉门投镁砂,怎么也补不上。这时,常显江站在料斗上,让天车司机把自己吊在五米多高的炉顶上,把一锨锨镁砂准确地投到被浸蚀的炉壁上。灼热的炉火烤得他浑身象针扎的一样,浓烈的沥青烟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一直坚持战斗了十多分钟,终于补好了炉壁。有人对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说:“革命的本钱要花在革命事业上。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为钢铁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钢铁工人敢挑千斤担
“哪怕担子千斤重,英雄面前无困难!”这是本钢工人迎难而上,为加快钢铁生产而战的豪迈誓言。
第一炼铁厂的一号高炉有六十年的炉龄,陈旧的设备给炼铁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就在这样一座老高炉上,炼铁工人已经连续九年夺得了高产。高炉利用系数、炼铁焦比和生铁合格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今年,这座高炉的炉壁浸蚀严重。老高炉还能不能继续高产?有人说:“炉老设备旧,能维持生产就不错了,哪能高产?”但是广大工人却豪迈地说:“钢铁工人志气大,敢把困难踩脚下!”
为了让老高炉再创高产,工人们个个献计献策。高炉炉身衬砖脱落,冷却壁损坏严重,他们就土法上马,制成简易的外冷却设备,让水从炉身表面象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起到冷却炉壁、保护炉壳的作用。炉前工人为了准确地掌握好炉壁温度,保证安全生产,每班都冒着倾盆的冷却水,在几十米高的高炉上爬上爬下,用手逐段触摸炉身、炉腹和炉缸的温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控制室的操作人员更是日夜坚守在炉旁,精心操作,精心维护。
一天夜里,炉前工人张锡香下班后在澡堂洗澡。他一边洗,一边还惦记着炉壁温度变化的情况,不时地透过窗户向高炉了望。当他发现高炉炉身有个部位在夜空中发红时,立即跳出水池,光着膀子冲上高炉,同另一名工人一起,冒着高温,很快就接好了冷却水管,保护了炉壳。
四月的一天,一号高炉炉顶突然出现故障,小料钟打不开,大料钟下不去,无法向高炉投料。在这紧急关头,只听到老工人、炼铁车间副主任史德龙大喊一声:“躲开!”他冒着冲腾的烈焰浓烟,大步冲上了炉顶。熊熊的炉火把他的脸烤起了泡,烤得衣服直冒烟。但他一直用肩膀顶着钢钎撬小料钟,终于排除了故障,保证了高炉正常生产。有人关心地说:“你的腿脚不好,以后就别这样干了。”史德龙却说:“要多快好省地发展钢铁工业,就得吃大苦,流大汗,舒舒服服怎么行!”
第一炼铁厂广大工人的忘我劳动,使老高炉焕发了青春。今年头五个月,一号高炉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铁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十八。
依靠群众战胜风险
南芬露天铁矿的广大干部在大打矿山之仗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北部溜矿井是这个矿的咽喉。按规定,大修溜矿井就要停产。能不能做到大修不停产呢?矿革委会副主任王兆安,为了这件事,一连几天吃睡不安。后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向矿党委作了汇报,立即得到了矿党委的支持。王兆安马上带领“三结合”小组,来到了溜矿井。他们在溜矿井里,上下仔细观察着、琢磨着。
这个溜矿井象条裤子一样,下部分成两个溜矿道。根据这种情况,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用大块矿石,轮流堵上一个溜井口进行检修,另一个继续生产呢?这个方案一提出,大多数人都赞同。但也有人担心地说:“可从来没见过这样检修溜井,风险大呀!”王兆安说:“干革命就不能怕担风险,只要紧紧地依靠群众,再大的风险也能战胜它!”
王兆安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究,认真计算,进行了多次试验。后来,他们用钢绳卷扬机,把一块一百多吨重的大块矿石拖到卡矿口,又沿着七十多度的陡坡慢慢滑下去,终于把大块矿石堵在一个溜矿道的井口上。然后,王兆安又从下面钻进溜矿道,同检修工人一起,投入了紧张的检修工作。就这样,他们在兄弟单位的支援下,坚持一边生产,一边检修,增产了大量矿石,有力地支援了钢铁生产。
王兆安还处处以身作则,哪里最艰苦、最危险,他就往哪里闯。一次,这个溜矿井突然被泥浆粘结的大块矿石卡住了,全矿被迫停产。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也不见效果。当时唯一的办法,是需要有人从下部钻进溜矿井里打眼爆破。这样,溜井上部贮存的几万吨矿石随时都可能受震下落,下去的人就有可能发生危险。这时,王兆安挺身而出,抱起凿岩机从下部钻进溜井。他站在七十多度的陡坡上,打好了炮眼,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地点。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几万吨矿石隆隆而下。溜井畅通了,矿山又沸腾起来了。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