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水乡千曲叙友情——记中国艺术团在圭亚那的访问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18
第5版()
专栏:圭亚那通讯

水乡千曲叙友情
——记中国艺术团在圭亚那的访问演出
五月的圭亚那充满了亚非拉人民团结战斗的气氛。中国艺术团在五月十七日到达乔治敦时,圭亚那朋友们刚刚送别了先后前来访问的亚非国家的几位领导人,乔治敦大街上仍然悬挂着国旗和五色缤纷的彩带。第二天,一个声援非洲人民解放斗争的“团结周”隆重开幕。五月二十六日,圭亚那政府和人民以盛大的游行和集会,热烈庆祝国家独立九周年。圭亚那新闻和文化部长谢利·菲尔德—里德利五月十八日傍晚为欢迎中国艺术团来访举行招待会,地点是在纪念非洲人民解放斗争的《乌玛纳·亚纳》会堂,会堂的入口处四支火炬正在熊熊燃烧,映红了顶上的巨大横幅标语:“只要还有压迫,自由的火炬将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燃烧!”会堂内充满了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圭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同整个第三世界团结反霸的战斗友谊紧紧地交融在一起。
中国艺术团通过生活气息浓郁的独唱、独奏、合奏和舞蹈等节目,以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向圭亚那人民介绍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战斗生活和工农兵的革命英雄形象。他们还演奏、演唱了在极短时间里学会的表达圭亚那人民热爱祖国和渴望建设祖国的心声的一些歌曲和乐曲。这一切博得了观众和各界朋友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发行量最大的《圭亚那写真报》写道:“欣赏了中国艺术团刻画中国革命和争取自由的斗争的多才多艺的歌曲和舞蹈之后,观众确实若醉若迷了。”执政党人民全国大会党机关刊《新民族》周刊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中国艺术团“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真正是中国文艺方面的革命内容”;“如果说我们的斗争现在才刚刚开始,那末我们必定从中国人那里获得了很大的鼓舞”。观众和报刊还对艺术团演出的圭亚那乐曲感到极大的兴趣。首场演出刚结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便蹒跚地走过来同女高音歌唱演员朱逢博紧紧握手,含着泪花感谢她演唱了圭亚那名曲《噢,美丽的圭亚那》。原来她是这首名曲的作者的母亲,今年八十六岁了。她激动地说:“我女儿不幸早逝,多亏你把她对圭亚那的热爱表达出来了。谢谢你!”
艺术团在访问演出过程中,深深为圭亚那观众和人民所表示的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和对艺术团的热情接待所感动。圭亚那总统阿瑟·钟和夫人、各部部长以及圭亚那文艺界的朋友们观看了艺术团二十日晚举行的首场演出。为了保证钢琴独奏演员殷诚忠的演奏成功,一位名叫琼斯的八十多岁的钢琴技师一遍又一遍地为他校正琴音,有一次竟默默地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汗水湿透了衣裳。临走时,他给殷诚忠留下了地址,并说:“我要争取活到一百岁,以便听到你的好信息。”艺术团的一位团员说,东道国人民和政府的深情厚谊是对艺术团的极大鼓舞。
五月二十六日,艺术团在新阿姆斯特丹市的一个公园的露天剧场举行最后一场演出。演出过程中,天色骤变,下起了热带的瓢泼阵雨。但是,台上节目照旧演出。台下的七千名观众,有的三四人合用一把雨伞,有的翻转座椅顶在头上,有的干脆让雨淋了个透,男女老少竟然没有人离场。一时,《渔舟凯歌》的锣鼓声、密集的雨声以及不时从观众中爆发出来的欢呼声融成一片,情景十分热烈、动人。也许是出于巧合,筝独奏者王昌元接着在雨声中演奏了歌颂新中国码头工人在台风中英勇保护国家财产的《战台风》。一曲未罢,雨点逐渐稀疏下来。受到乐曲感染的观众也流露出战胜暴雨的喜悦。这时,艺术团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一起动手,迅速清除了舞台上的积水,在星光下继续演出了《胜利花鼓》、《草原女民兵》和《红绸舞》三个舞蹈。观众再次报以经久不息的欢呼声。一位观众赞叹说:“多么好的协作啊!”
艺术团在加勒比这个“水乡之国”演出过程中,适逢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艺术团航行在埃塞奎博河上,前往安纳里吉纳农村地区演出。代表团的同志们一起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激励下,演员们表示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搞好演出,以不辜负祖国人民的嘱托和圭亚那人民的期望。
中国艺术团通过在圭亚那访问演出的机会,对圭亚那人民为摆脱殖民主义枷锁而进行的长期英勇斗争历史进行了学习,同时目睹了圭亚那人民在当前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艺术团曾在铝土矿业中心林登市为数千名矿工演出。市内有个“科菲广场”,这是为纪念一七六三年由一位名叫科菲的黑奴所领导的一场反抗荷兰殖民主义统治的武装起义而兴建的。广场草坪上的一座纪念碑上刻着:“纪念死难烈士!”正是在科菲的大无畏反抗精神鼓舞下,圭亚那人民经历了多年的斗争,终于在一九六六年实现民族独立。此后,圭亚那政府和人民继续为争取实现经济独立不断采取行动,其一就是把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部门铝土业从美国资本手中全部收归国有。在林登市到处可见的国营“圭亚那铝土公司”的缩写标记,就是圭亚那人民引以自豪的这场保卫民族资源的斗争的印证。在艺术团离开圭亚那前两天,伯纳姆总理又在独立日庆典上宣布把两家外资糖厂及其甘蔗园收归国有。在文艺工作方面,菲尔德—里德利部长告诉艺术团,圭亚那政府正在致力于发展民族文艺,来抵制腐朽的西方帝国主义文化的影响。艺术团在参观国家舞蹈学校时,一位舞蹈家高兴地说,她已创作出反映圭亚那甘蔗工人的辛勤劳动的“甘蔗舞”,目前正在收集民族英雄科菲的事迹,准备编写大型舞剧。
五月二十八日上午,中国艺术团告别了圭亚那朋友们。当巨型的专机平稳地起飞时,机上每个人心潮起伏。《乌玛纳·亚纳》会堂前的横幅:“只要还有压迫,自由的火炬将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燃烧!”似乎在耳际萦绕回响。战斗吧,英勇的圭亚那人民!八亿中国人民将永远同你们在一起,高歌猛进!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中国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受到圭亚那观众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