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在新的“长征”路上——记红军老战士卢从发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19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在新的“长征”路上
——记红军老战士卢从发同志
一九五二年三月的一天,广州部队某仓库来了一位副主任。战士们仔细打量这位新领导,只见他:身着旧军装,脚穿粗布鞋,身上有泥巴,肩上扛的马褡子装着他的全部家当,从头到脚,普普通通。大伙从心底里喜欢这位艰苦朴素的好领导。但是,当有些人了解到这位新领导是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并且是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时候,觉得诧异,问他:“你为什么不要求留在城市工作,硬要一头扎到这山沟里看仓守堆?这究竟图个啥罗?”这位新领导笑着回答:“咱们共产党员干革命,一不图升官,二不为发财,图的是共产主义呀!”
这位红军老战士的名字叫卢从发。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他出生入死,曾荣获“人民功臣”等光荣称号。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后,组织上对于他的工作分配问题,曾考虑了三个去向:一是到上海某军医大学学习,二是安排在城市医院,三是去较偏僻的药材仓库工作。卢从发琢磨: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到比较艰苦的岗位上去战斗。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最后一个去向。到仓库后,他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居功,不骄傲,从担任仓库副主任、主任到兵站副站长,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穿的和战士一个样,吃的是集体伙食,住的是集体宿舍。管理股长多次动员他搬进“单间宿舍”,他总是说:“听到小伙子们热热闹闹的欢笑声我心里乐,和小伙子们住在一个屋里我睡得香。”可不是嘛,卢从发住在这里以后,时刻把干部、战士的冷暖挂在心头。战士黄丰成家庭有困难,卢从发瞒着他寄出自己的薪金。汽车司机夜里出车回来,每次总是卢从发等门。一天晚上,卢从发发现司机梅乾德出车未归。他带着不安的心情等到深夜一点钟,直到小梅安全归来才放了心。通讯员谢石章病了三天三夜,他忙了三天三夜。……卢从发为啥一直不搬家,管理股长打心眼里明白了。
卢从发同志外出办事很少坐小车。一次,他从外地开会回来,深夜下了火车,一个人冒着小雨,步行了十八里路。到家时,天已亮了。出操归来的政委见他一身汗水、一身泥,心疼地说:“你怎么不来个电话?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卢从发回答说:“战士们从那里下车都是走回来的,我有什么特殊的?”政委解释说:“你年纪大呀。”卢从发却说:“年纪大、资格老,不是闹特殊的理由。”
卢从发同志出差乘火车,按规定可以买软卧或软座,可他却坐硬席,还经常带着一个折叠式小凳子,放在提包里。每当旅客多,座位紧张时,他便取出小凳子,找个空地方坐下来。这样常来常往,列车上的乘务员都认识他了,亲切地称他那折叠式的小凳子是“老红军的特号座”。
卢从发同志在领导岗位上,把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兢兢业业地全部用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一次,卢从发同志离别三十多年的弟弟从福建农村来探望他。弟弟觉得,哥哥是红军老战士,想让哥哥帮助找个工作。有的同志看卢从发年老体弱,便劝他给弟弟安排个工作,好留在身边,有个照应。卢从发对这些同志说:“我参加红军,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加入共产党,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我不能把资历和职权当成资本,向党索取报酬,谋取个人私利。”他和弟弟一起忆苦思甜,帮助他树立艰苦奋斗、扎根农村的思想,使弟弟愉快地重新返回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卢从发同志随时注意引导干部战士沿着我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前进。一天午饭时,卢从发发现碗里的饭和以往不同,便找司务长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司务长高兴地告诉他:“驻地粮管站打米用小机子,米里砂子多,淘米很费时间,炊事班人手又少,我就找了个窍门,从县粮食局买来了这种米。”卢从发想:上级规定部队在驻地购买粮食,司务长却违反规定跑到县城里买米。这件事看起来是司务长和炊事班想把伙食搞好,但它反映了一部分同志头脑里还存在着部队特殊的思想。他向司务长指出了这种特权思想的危害性,教育他要严格遵守党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带头做执行纪律的模范。卢从发同志又和炊事班的同志一起,采用了自制的淘米流砂装置,清除米中砂粒,坚持和驻地群众吃同一种米。炊事班的同志说:“我们淘掉的不仅是米中的砂子,而且淘掉了头脑里的特权思想。”
卢从发同志,这位当年长征路上的年轻小伙子,现在已满头银发,而且多种疾病缠身,但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在他身上却丝毫没有减退。最近,他努力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更加振奋革命精神,决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