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泥腿子”办起了化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21
第2版()
专栏:

“泥腿子”办起了化肥厂
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河南辉县县委决定县里自办小化肥厂。当时,有人怀疑地说:“‘泥腿子’能办起化肥厂吗?”
五年时间过去了。辉县化肥厂坚持工业学大庆的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小到大地逐渐发展起来了。一九七○年九月,这个原设计年产五千吨合成氨厂投产以来,年年增产,年年有盈余,年年有发展。一九七一年生产合成氨六千多吨,一九七二年达到八千多吨,一九七三年上升到九千多吨。一九七四年比原设计产量翻了一番。这一年又扩建了一个五千吨合成氨的新系统,并及时投入生产。目前,全县九十五万亩耕地,已全部施用这个厂生产的化肥。这对辉县粮食产量由两亿斤增加到四亿多斤,起了一定的作用。
当初持怀疑态度的人,现在不得不承认:“泥腿子”能够劈开太行山引水、修路、造田,也能办化肥厂。事实充分说明,“泥腿子”只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又有一种拚命精神,就能无往而不胜。
刚刚来到化肥厂的“泥腿子”,虽然不懂得办厂,但是,他们带来了贫下中农为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化肥的强烈愿望,带来了贫下中农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建厂初期,他们发扬革命精神,苦干实干,自己动手,安装了全部生产设备,制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备品配件,盖了一百七十多间职工简易宿舍。在扩建第二个五千吨合成氨系统和硝酸铵配套工程的时候,他们为了用花岗岩代替不锈钢,在设计人员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从太行山上搬来了七千五百多块、总重量达一千四百多吨的花岗岩石,砌起了九个吸收塔,为国家节省了八十吨不锈钢。在制造变换炉时,为了加工炉体,他们自力更生,奋战半年,造出了大型卷板机。变换炉封头,需要九百吨水压机锻压,工人们说:“我们虽然没有水压机,但我们有的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十二个工人在高温炉旁,抡着二十八磅的大铁锤,苦干了几昼夜,硬是一锤一锤地把它打成了。
这些“泥腿子”始终保持着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本色,勤勤恳恳,忘我劳动。共产党员、工人秦启文,一心为了生产化肥,坚守岗位六年如一日,年年出满勤。在一次修高压机时,他中毒晕倒,夜里十二点进了医院,第二天清晨五点,又跑回厂里继续参加劳动。有一次,一个班五十名工人利用大倒班时间回家探亲。可是不巧,当夜下起了倾盆大雨,第二天仍然下个不停。厂领导估计这些工人可能不会按时回厂上班,便到车间动员当班工人打连班。但换班前二十分钟,探亲的工人除了两名因河水暴涨断路未能回厂外,其余四十八名工人,带着一身水一身泥准时回到了工厂。
他们一面做工,一面种田。每年除了组织职工轮流到农村的社队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至三个月外,平时还要抽一部分工人到工厂农业基地去种田。农忙季节到来,厂里还抽出三分之一的人去搞农业生产。五年来,他们已在乱石滩里开荒造地二百多亩,收了两万多斤粮食、一万多斤油料,并实现了蔬菜自给。他们这样做,不仅减轻了贫下中农的负担,改善了职工生活;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同贫下中农的联系,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泥腿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起了化肥厂,不靠“物质刺激”、“奖金挂帅”之类的修正主义黑货,靠的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厂的职工大都来自贫下中农,并且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过锻炼。但是今日穿上工人装,并不等于就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要建设一支思想革命化的工人队伍,就必须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职工的头脑。
第一批一百三十名工人到天津蓟县化肥厂去培训时,工厂的党总支书记赵恒富亲自带队,还特地请了三位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当随队老师。到蓟县不久,锅炉工王克生不安心自己的工作,认为锅炉工是“上班一脸黑,下班一身灰”,很不光彩,借口身体不好,要求调换工作。领导考虑到他在部队受过伤,便调他到水泵房工作。不久,他还是不安心。这件事引起了厂领导的深思:工作调动了,但并没有解决王克生的思想问题。于是,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光辉著作,讨论怎样当好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的问题。通过学习,忆苦思甜,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王克生提高了认识。他坚决要求重返锅炉房,学习张思德,为革命烧一辈子锅炉。
培训期间,他们坚持住在离县城十多里路的贫下中农家里,睡大地铺,吃粗粮。他们还帮助贫下中农种地、担水、扫院子。培训结束时,赵恒富带领大家背着行李,从蓟县步行一百八十里搭火车回厂。经过半年磨练,他们既学到了技术,又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他们提出四比四不比:比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比团结、一心为公,比保持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本色,比学习技术精益求精。不比吃穿,不比住房,不比工资待遇,不比物质享受。这已经成了辉县化肥厂的厂风。
化肥厂的领导成员也都是“泥腿子”出身。这几年,生产不断发展,工厂条件不断改善。厂里几个领导干部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仍然集体住在建厂初期的简易房里,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他们吃饭时经常碰头商量问题,群众叫它“端碗会”;临睡前又一起研究工作,大家说是“床前会”。五年来,他们坚持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说:“要让群众大干,领导首先要流汗。”赵恒富五十多岁了,身体有病,但参加劳动从不间断。去年六月,有一次水泵坏了,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赵恒富立即组织抢修。他边指挥边干,由于干得太猛,腿撞伤了。工人们再三劝他去包扎,他说:“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抢修水泵要紧,贫下中农在等着要化肥哩!”水泵修好了,生产正常了,他才去医院。党总支副书记袁自成同志,是厂里有名的“土专家”、生产总指挥,他成年累月和工人一起干。党总支十七个委员,有十三个委员能顶班操作,有十个委员长期不脱离生产岗位。
近几个月来,这个厂的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今年一至五月份化肥生产已经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目前,全厂职工正在团结一致,乘胜前进。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