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留下“不走的医疗队”——记北京医疗队在河西走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26
第3版()
专栏:

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记北京医疗队在河西走廊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从一九六七年六月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北京医院、北京医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妇产科医院和其他一些北京市、区所属的医院的医务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组成北京医疗队,先后共八批,三千三百多人,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巡回医疗。他们爬雪山、走戈壁,跑遍了祁连山麓的村村寨寨,探访了沙漠、草原的毡房帐篷,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满腔热情地为广大农牧民防病治病,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培养当地赤脚医生,积极参加农村卫生建设,促使河西三地区(武威、张掖、酒泉)的卫生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河西走廊广大群众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大力发动群众,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河西走廊,过去卫生条件比较差,疾病不断发生。北京医疗队来到这里以后,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协助各地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改变了农村的卫生面貌。
在过去,河西走廊的人民靠吃涝池水过活。这种涝池水极不卫生,它是各种疾病的重要染源。正如群众说的:“涝池水,黄泥汤,大虫爬,小虫游,粪尿臭,不卫生,吃了就生病。”为了改变这种不卫生的状况,北京医疗队急群众之所急,在民乐县南古公社景会大队试改成功了“空心滤堆管道式自来水”型涝池,使千年的涝池变清泉,广大群众都喝上了洁净的清水,健康状况大大好转。北京医疗队还和当地群众一起,大搞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畜圈、改变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了过去那种“人无厕所猪无圈,人畜共饮一池水”的落后面貌,大大减少了发病率,使一些地方病、多发病初步得到了控制和治疗。
北京医疗队把搞好“两管”、“五改”工作,看作是在河西走廊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医疗队员们一方面积极宣传、发动群众自己起来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一方面亲自带头改涝池,修厕所,参加农村卫生建设。共产党员叶蓁蓁,是一个老大夫,患有椎间盘脱出等几种病。但是为了帮助群众改造涝池,她带病和群众一起挖土方、抬石头、拌水泥、烧木炭、做滤罩,样样活儿抢着干。去年秋天,她到武威县丰乐公社巡回医疗,当时,她的脚气感染很厉害,但为了把附近四里远的一股泉水引进村庄,改变这里吃涝池水的状况,她忍着疼痛,每天提着水桶,穿着潜水衣,和调查组的同志一起,挖暗井,清泥沙,顽强地战斗在工地上。在她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劳动,终于把清清的泉水引进了村庄,解决了周围几千口人的吃水问题。在民乐县三堡公社和民联公社作巡回医疗的共青团员李花枝,在改涝池、修厕所的过程中,不怕脏,不怕臭,经常光着脚,绾着裤腿,和社员一起大干苦干。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石头划破了她的腿、脚,她不叫一声苦,坚持战斗在工地上,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称赞。
现在,在河西走廊地区有许多被群众称做“京医池”、“北清泉”、“京医井”的水池和水井,都是北京医疗队和当地群众一起修建成功的。有空心过滤自来水式的,也有空心过滤泉水式、井水式的。人畜饮水、洗衣、洗澡都实行了严格隔离。据统计,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仅从去年六月至今年五月,一年之间河西地区就改涝池六百七十多个,挖井、掏井二百三十多眼,改建厕所十万多个,畜圈八万五千多个。
几年来,在北京医疗队和当地医务人员的努力下,“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河西走廊已经深入人心。每到夏天,可以经常看到一个村一个村地行动起来,进行卫生大扫除。社员们把被褥、衣服、家具,成车地拉到河边、水沟和渠口,进行洗刷。许多地方,从七八岁的小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做到了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千军万马“送瘟神”的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和移风易俗、讲究卫生的新风尚,正在河西走廊逐步形成。
支持新生事物,巩固发展合作医疗
河西走廊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这几年如烂漫的山花,开遍了祁连山下。北京医疗队把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看作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件大事,走到那里支持到那里。他们大力协助各地党组织不断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事业,使各地合作医疗站,发挥了农村卫生基地的作用,真正成了“不走的医疗队”。
在各地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各地卫生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北京医疗队在各地多次召开了座谈会、群众大会,举办赤脚医生、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学习班,深入宣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宣传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同时,他们广泛听取广大社员、干部的意见和要求,对各地的合作医疗站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调查报告,并帮助整顿、巩固和发展了各地的合作医疗站。敦煌县郭家堡公社梁家堡大队的合作医疗站建立后,赤脚医生曾一度因受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影响,“重治轻防”、“坐堂行医”,给外队社员看病时开大方、赚大钱,使医疗站偏离了正确方向。去年,北京医疗队来到这里后,经过调查,深深感到,办合作医疗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勤俭办站,还是“坐堂行医”、“重治轻防”,这是办合作医疗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于是,他们就建议大队党支部,举办由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和赤脚医生参加的学习班,重温了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指示,深入批判了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和资产阶级的医疗作风,提高了赤脚医生的路线斗争觉悟,端正了办站方向。打这以后,这个站的两名赤脚医生从治疗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出发,积极开展“三土四自”(即土医、土药、土方,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活动,这样做,不仅大大节省了医药开支,而且促进了赤脚医生的思想革命化。他们还积极深入群众,送医送药上门,认真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减少了疾病,提高了社员健康水平。现在这个合作医疗站成了全公社的先进单位。
在巡回医疗中,北京医疗队特别注意帮助那些还没有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北京医疗队在河西地区帮助整顿、恢复和新建合作医疗站一千四百六十多个。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
全心全意传技术,提高赤脚医生水平
北京医疗队在河西走廊巡回医疗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落实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指示,彻底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必须让农村中大批医药人员和赤脚医生迅速成长起来,尽快地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因此,北京医疗队通过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不断批判“技术私有”等错误观点,在实践中用传、帮、带的方法,把自己的医疗技术尽可能地教给县、社医院医药人员和赤脚医生。
几年来,北京医疗队采取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和开办外科、内科、中医、中草药、眼科、妇科、儿科、针灸、化验、放射线诊断、按摩等学习班,轮训了大批县、社医院医务人员,培养了大批赤脚医生。据去年六月至今年五月统计,北京医疗队在河西走廊地区办地、县、社医院医务人员培训班一百一十二期,轮训一千八百八十多人次,办十三种专科培训班五十六期,培训九百一十多人次;办赤脚医生培训班一百零九期,培训赤脚医生二千一百八十人。
在培养和提高赤脚医生的过程中,北京医疗队员们,言传身带,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医疗技术,教给赤脚医生,工人出身的针灸大夫康希圣,在举办针灸学习班时,手把手地教给赤脚医生新针疗法,还经常让学员在自己身上试针。他带着学员边看病边教学,有时一天要看二、三百个病人。他从清晨忙到深夜,手都捻出血泡来,仍然坚持工作,耐心地帮助学员捻针、看病。别人劝他休息,他总是不肯。就这样,一年来他走遍了张掖地区的六个县,行程数千里,始终坚持着边巡回看病治疗,边培养、提高赤脚医生的工作。在培训赤脚医生的过程中,许多医疗队员还常常主动地当助手,让赤脚医生站在第一线独立看病和进行手术。医疗队员们还耐心地把手术前的各种准备和麻醉技术,以及手术前、手术后的各种护理方法,尽量教给赤脚医生,使他们的医疗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
北京医疗队还特别注意培养女赤脚医生。他们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批判林彪和孔老二宣扬的“男尊女卑”、“妇女无用”等反动观点,发动妇女同旧传统观念实行决裂,使大批妇女参加到赤脚医生的队伍中来。武威县过去很多大队的合作医疗站没有女赤脚医生,农村妇女的卫生工作抓得很不得力。这两年来,经过医疗队帮助培训,全县已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生产大队有了女赤脚医生。
现在,在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方,做到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武威县庙山公社傅相庄大队赤脚医生、共产党员傅成德,经过医疗队的传、帮、带,能比较熟练地作十几种外、妇科中小手术。一年多来,他在合作医疗站,在社员家的炕头上,独立地完成了十几例阑尾切除、疝修补和卵巢囊肿切除术。还为一个患阑尾炎的病人成功地作了肠粘连松解术。赤脚医生学会了开刀动手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大批赤脚医生的迅速成长,和他们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河西走廊广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他们扎根群众,服务于人民,在搞好农村卫生革命和卫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地群众热烈称赞北京医疗队为他们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