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胸怀大局 勇挑重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27
第2版()
专栏:

胸怀大局 勇挑重担
湖北省大冶钢厂的工人们,有一种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可贵精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为国家增产的成千上万吨的钢和钢材,都凝结着工人们的这种可贵精神。
一九七三年国家计划下达的时候,大冶钢厂的工人们热烈讨论起增产计划来。一九七二年,这个厂的钢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八点零九,提前三年达到了“四五”计划规定的一九七五年的生产指标。一九七三年,大家决心继续革命迈大步,力争超产再超产。工人们说:“只看本厂,认为有成绩;放眼全国,感到坐不住。建设国防需要钢,发展工业需要钢,农业机械化需要钢,我们钢铁工人就要多炼钢。”“完成国家计划,这是起码的要求。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应该自觉地往肩上加担子。”在厂党委领导下,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谈形势,挖潜力,他们制定的超产计划由最初的百分之二增加到百分之四,又由百分之四增加到百分之九,全厂上下为了多产钢纷纷行动起来。一九七三年,大冶钢厂比国家计划多生产了百分之十五的钢,钢材、工业总产值等各项指标也超额完成了计划。
大冶钢厂是一个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亲临这个钢厂视察,极大地鼓舞了这里的炼钢工人,给工厂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是后来,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这个厂的生产受到了影响。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畅谈毛主席对钢铁工业的关怀和期望,总结本厂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发展钢铁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他们以国家主人翁的胸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几年来使钢产量年年提高,钢材品种、规格不断增加。
有一次,国家给大冶钢厂下达了试制一种高合金钢管管坯的任务。这种钢管是国家急需的产品,过去靠进口,一些外国资本家乘机刁难我们。大冶钢厂的工人们气愤地说: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妄图卡我们的脖子,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把这种管坯造出来,粉碎他们的阴谋!第三炼钢车间成立了三结合的试制小组,反复进行研究。为了保证钢的纯度和金相结构符合要求,他们决定采用电渣熔铸新工艺。这种新工艺要求,每分钟要对钢水的浇注情况观察四次,操作四次,操作人员必须全神贯注,十分认真,不能稍有疏忽。试制组长、老工人林承太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工厂,反复地观察、操作,一丝不苟。开始时的三十多根管坯失败了,但工人们毫不气馁。他们说:试制管坯是一场政治仗,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摸索规律,制订措施,改进操作技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把这种高合金钢管的管坯试制出来了,为国家争了光。帝修反妄想卡我们脖子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了。
这件事进一步鼓舞了大冶钢厂工人们的革命精神。他们想,要当好国家的主人,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上级安排任务,而要主动地了解国家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揽担子挑。为此,厂里专门派人到本省和外地进行调查,职工们还通过出差与外单位职工来厂的机会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钢材的需要。这几年,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炼出了超低炭不锈钢、超薄壁无缝钢管、毛细管、梅花胫管和其他许多新产品。一九七三年初,热处理车间了解到,在中南地区,高级合金钢丝需要量大,而进口的这种钢材,价格高,质量也不够好。这个车间就自己动手试制。没有设备,工人们找了一台旧拉丝机修整后加以利用;没有厂房,就在一个凉棚里干起来。当年,他们硬是用土办法生产出了不同品种的合金钢丝。去年的产量,比上年增加了十倍;今年,他们自制了两台拉丝机,产量又有大幅度地上升。大冶钢厂生产的这种产品,如今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欢迎和赞扬。
大冶钢厂的一些老工人说:整个国家就象一部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它却影响着机器的运行。有了这样的思想,他们就能胸怀全局,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螺丝钉”的作用。为了不使自己的工作影响全局,有的人放弃休息,大干苦干;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有的人积极钻研,改进工作;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有的人有时顶起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工作。大冶钢厂工人们这种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使全厂的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去年,这个厂的钢产量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一九六五年的百分之一百七十一点零八,钢材品种增加了二百五十七个,八年上缴的利润比前十六年的总和还多百分之一百零九点一八。
有了成绩不停步,大冶钢厂的工人们当家做主的自觉性更高了。不少人对个人的工作或生活的安排,都注意放到全局上掂量掂量。无缝钢管车间退火组的一些工人最近要求到冷拔组去工作,就是这样的例子。比起退火组来,冷拔组的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报酬也少一些。但退火组班长、共产党员程良银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请调”报告,要求到冷拔组去。他说:“工作安排问题,不能只考虑个人,应该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那里需要就到那里干。”运输部老工人李子卿一家原来住得比较挤,住家离厂又远,但当组织上两次把厂区附近比较大的住房分配给他,他都让给了其他职工。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同志说:我们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应该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