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来因河畔的盛况——记在西德科隆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7-07
第5版()
专栏:波恩通讯

  来因河畔的盛况
  ——记在西德科隆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
六月十三日到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在西德科隆市举行。在这些日子里,横跨来因河的多伊兹桥桥头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桥东展览馆里人群川流不息,科隆市的街头巷尾和一些大商店的橱窗里张贴着中国展览的招贴画,有关中国的书籍在科隆的书店畅销。中国展览会一时成为科隆市民瞩目的中心和议论的主题。一
西德许多城市都有占地很大的展览馆,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展览展出,许多国家也常在西德举行展览。但是,象中国展览会这样引起西德广大群众强烈的兴趣和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还比较少见。
中国展览会在科隆举行的十三天内,观众多达十九万人次。每天一早就有不少观众在售票处等候买票。每逢假日,观众更为踊跃,尽管增设了临时售票处,仍然出现了买票的长队,展览会内更是拥挤,展览馆当局不得不暂时关闭入口处,等到场内观众稍为松散后,再重新开放。
中国展览会不但吸引了科隆市的广大市民,而且还有许多观众是从西德各地和西柏林远道赶来的。观众中有工人、学生、教师、职员、企业界、新闻界等各方面人士,甚至不少残废者也坐着手推车赶来参观。一位名叫法斯本德的盲人听说中国展览会的消息后,要他的妻子和儿子扶着他前来参观。他看不见,就用手摸,不能用手摸的,就要他儿子当场给他解说。还有一位老年观众受一个养老院全体老人的委托,前来把每件展品都拍成幻灯片回去放映,使不能亲自前来参观的老人都能看到中国展览会。二
参观中国展览会的观众中,青年人占了最大的比例,这在西德举办的各国展览会中,是很突出的。这些青年人对新中国各方面的情况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许多人在展览馆里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有些青年一连几天都来参观。汉堡的一位大学生三次从汉堡赶到科隆来看中国展览会。一些中小学全年级或全班前来参观。不少人参观时认真作笔记,有的人仔细抄录展览说明,许多人争着要有关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有些青年在参观后还进行讨论。不来梅州州长科施尼克参观了展览会后说:“你们的展览会吸引了青年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许多西德女观众,特别是女青年,对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印象特别深,新中国妇女的平等地位是她们议论的主题之一。
展览会上展出的大寨、红旗渠、大庆、长江大桥等模型前经常围满了观众。许多西德观众对展出的各种机床、仪表看得特别仔细。一位技术人员在仔细参观了各种机床并同我工作人员交谈后,第二天带了他全家再来参观,并亲自向他的家人讲解这些机床的性能。一位六十多岁的西德老水手,在展览会里看了整整一天,还觉得没有看够。他说:“过去年轻时,到过上海,看到当时中国很少机器,干活全靠力气,干一天还挣不到一把米,不能养活自己。现在你们能制造那么好的机器,发展的速度真快,衷心地为你们感到高兴”。
一些西德朋友对展览会上展出的工农画非常重视。他们认为这些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值得艺术家重视和学习。有一位工人看了工农画后说:“看了你们的工农画,就知道你们的工人、农民是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显示出你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三展览会中放映的中国影片,几乎是场场满座。每当映出《红旗渠》、《针刺麻醉》、《中国武术》、《坦赞铁路在建设中》等影片时,连走廊和窗台上也挤满了人。科隆市附近的一家芭蕾舞学校,还专门组织学生来看《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影片。《战海河》是部用汉语解说的影片,观众们完全听不懂,但观众比那一场都多。当映到海河工程建成放水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有一位观众说:“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虽然听不懂,但却能直接感受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祖国的冲天干劲。”有一位妇女激动地说:“西德人民同情中国,愿意同中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展览会吸引了很多旅居在西德各地和西柏林的华侨,还有一些华侨远道从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士和奥地利等地赶来参观。有的华侨还专门在科隆的旅店住了下来,一连几天来看展览。有的老华侨参观了展览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地说:“过去在旧中国实在过不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国外,现在看了展览,看到了站起来的祖国摆脱了贫穷苦难,实现了初步的繁荣富强,怎能不心情激动,因此总觉得这个展览会怎么看还是看不够。”
有的华侨说:“我一看到会场外的五星红旗在来因河畔迎风飘扬,就感到心情激动,我就要说:祖国的红旗,我向你敬礼。”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