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访“祁红”茶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7-08
第2版()
专栏:

  访“祁红”茶乡
祁门红茶的生产,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它以香气持久、味道醇和为特色,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这里位于黄山支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种茶的好地方。
在采摘春茶的时节,登上祁山山顶四下看去:山坡上,一层层梯式的茶园郁郁葱葱,成群结队的女社员正忙着采摘鲜嫩的春茶;公路上,运输茶叶的人们来来往往;村子里,茶叶初制厂机声隆隆。整个茶乡到处呈现出丰收繁忙的景象。一九七四年,全县茶园总面积比解放初期扩大一倍以上,“祁红”产量比解放前夕增加了五倍多。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现在,茶乡普遍办起了农机修配厂、粮食加工厂、茶叶初制厂和学校、医院、商店。广大茶农的生活越来越好。
历口公社光辉大队是茶叶生产先进单位,今年的茶叶长势特别喜人。一坡接一坡,一片接一片,无论是新茶园或者垦复的老茶园,茶芽茂密,到处是采茶姑娘自编的采茶歌声:
公社茶园碧如海,
我为革命把茶采。
站在茶山望北京,
枝枝新茶向阳开。
解放初期,光辉大队的茶叶亩产只有二十斤左右。解放后,广大茶农年复一年地垦复老茶园,开辟新茶园,并且大搞科学实验,茶叶产量不断提高。现在,全大队已改造好了三百多亩老茶园,建设了四百多亩新茶园,有的亩产已达到二百八十多斤。
在“祁红”茶乡,有许许多多粮、茶、林齐发展的先进单位,平里大队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方勇民说:解放前,这里林不成片,茶无整行,打粮靠天,人民生活很苦。解放后,平里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翻了身,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粮、林、茶生产日益发展。一九六四年,平里人民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制定了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粮则粮的长远计划。每到冬春,贫下中农大搞农田和茶园的基本建设,在荒山坡上开辟出二百六十多亩新茶园;修建了各种大小山塘、水库和盘山水渠,使全大队百分之八十“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同时营造、抚育了用材林一千六百多亩,还发展了养猪、养鱼事业。全大队出现了茶茂粮丰、五业兴旺的景象。近两年,粮食亩产连续超千斤。十年来,共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二十五万多斤,提供茶叶五十多万斤,木材一千九百多立方米。
过去,“祁红”初制机具和操作技术都很落后,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茶农、工人和技术人员,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大搞技术革新,逐步地改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现在,全县有中小型初制厂一百座,共有动力机四百台,各种类型的初制机械一千三百多台,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力,提高了茶叶质量。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