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一座糖厂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7-19
第5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一座糖厂的诞生
最近落成的巴基斯坦第一座采用本国制造的榨糖机器的糖厂,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拉卡纳建立起来的。这座糖厂计划年产白糖一万五千吨到一万八千吨,对于增加巴基斯坦本国的食糖供应将起重要作用。
布托总理专程来到拉卡纳参加落成典礼。他在典礼上说,拉卡纳糖厂的大部分设备是巴基斯坦自己制造的,这样的大工厂在巴基斯坦还是头一个。这标志着巴基斯坦的机器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拉卡纳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境内,离卡拉奇三百英里。这里地势低凹,土质松软,一到雨季,印度河水泛滥,积水遍地,给建厂带来了困难。去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糖厂建设者到达工地,搭起了一个个帐篷,不顾特别炎热的气候,克服种种困难,开始建厂。帮助建厂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也陆续到达这里,同巴基斯坦工人并肩劳动。
辛勤的巴基斯坦工人头顶烈日,积极劳动,只花了几个月时间,他们就把一千六百多根一尺粗细、六七米长的钢筋水泥桩打了下去,把压榨机地基的一千立方米混凝土浇灌好。从遥远的西北边省来参加建设的年轻工人巴德沙纳西卜常常对别人说:“这是用本国机器装备的糖厂,又是同中国技术人员合作建设的,为了早日出糖,为了增进巴中人民友谊,多流点汗,也是高兴的。”
正当打桩垫基工程紧张进行的时候,巴基斯坦发生了大水灾。洪水严重威胁工地安全。巴基斯坦政府一面组织防洪,一面动员当地人民向高地转移,可是拉卡纳工地上的工人们不愿离开,留在工地防洪护厂。全体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也坚决留下来,同巴基斯坦工人并肩抗灾。巴基斯坦有关当局和人民非常关心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许多人到工地来看望中国朋友,一再动员他们转移。还有不少人要求中国人员搬到他们家里去住。一次,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翻译在抢堵决口时昏倒,在场的巴基斯坦朋友立即找来医生,热心照料。巴基斯坦医生穆古罗说:“你们远离家乡来帮助我们,是我们的真朋友。我的医务所的大门,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向你们开放。”
洪水退了。糖厂的建设者表示一定要夺回由于水灾而耽误的时间,保证糖厂按计划投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巴中两国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三次修改施工方案,采取了土建与安装交叉进行、优先建设生产车间等措施。一百辆卡车日夜飞驰在公路上,把各种设备、物资源源不绝地送到工地。巴中人员通力合作,在较短时间内就把全厂七百多套机器、三十四公里长的电缆、二十五公里长的电线安装完毕。在器材缺乏时,他们就因陋就简,用土制设备代替大机器。厂里有一个高四十五米的大烟囱,重五十吨。在工地上缺乏安装这个烟囱的大型起重机。巴基斯坦工程师古拉姆·侯赛因同中国起重工袁荣反复研究,决定用两台手摇卷扬机来代替起重机。他们的想法得到工人的赞成。大家一起动手,花了一天时间,就把这个庞然大物吊上去,立了起来。
在安装半自动离心机时,开头机器运转有些不正常。有二十年工龄的老工人沙尔曼·里兹维日夜守在机器旁,细心观察,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发现机器转速过高,这里地基较软,因而震动很大,他建议适当减低转速。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同他一起调整了机器转速,效果果然很好。
在拉卡纳糖厂里有不少象里兹维这样有经验的工人,在建厂过程中起了骨干作用。同时,一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也在建厂过程中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两年前还在当教师的哈雅特,通过建厂实践,现在已经成为一位比较能干的土木建筑助理工程师了。
巴基斯坦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加速了糖厂建设的进程。从去年一月三十日奠基到今年一月二十一日试验生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拉卡纳地区的人民把这当作一件大喜事。许多人来建设工地参观。出糖以后,又有许多人前来祝贺。出糖的那一天,有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人,抓起一把白糖,仔细地端详了又端详,然后放在嘴里,嚼着嚼着,不禁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对身边的人们说:“我总算盼到了这一天,尝到了用巴基斯坦机器生产的白糖了!”正是这位老人,在一年前糖厂破土动工那天,特地来工地向糖厂建设者送了一束鲜花。
巴基斯坦的一些地区适宜种植甘蔗。但在一九四七年巴基斯坦独立时,西巴基斯坦只有两座小糖厂,年产糖一千吨左右。巴基斯坦国内需要的食糖,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去年,巴基斯坦有二十四座糖厂,生产了五十九万吨白糖,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巴基斯坦政府计划再建设一批新糖厂,以保证食糖自给,并争取出口。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