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唐古拉山上的团结胜利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7-28
第3版()
专栏:

唐古拉山上的团结胜利歌
巍巍的唐古拉山,矗立在青藏高原上。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驻在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和藏族养路工人并肩战斗,谱写着一支支团结胜利之歌。
扎根雪山并肩前进
唐古拉山上,长年风雪弥漫,最冷时气温低到零下四十多度。山顶上驻有解放军的一个兵站,一个护线哨所,几个由藏族工人组成的养路班。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共同革命目标,把解放军战士和藏族工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显示出民族之间、军民之间的亲密团结。
为了帮助邻近青藏公路一○六、一○七养路班的藏族工人学习文化和理论,唐古拉兵站指定了专人进行辅导。每到学习日,辅导员总是风雪无阻地来到养路班。每当毛主席、党中央发出了重要指示,中央报刊发表了重要社论和文章,战士们就立刻携带文件和报刊,到养路班宣讲。养路工人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他们认真学习,进步很快。许多藏族工人已经能写藏文和汉文的批判文章。翻身农奴次成说:“我一定要扎根雪山干革命,把公路养好,保证畅通无阻。”
战士们也不断从藏族工人那里汲取政治营养。不久前,兵站对战士进行“扎根唐古拉,建站为人民”的教育,请了一○七班的扎喜才仁作忆苦思甜报告,还在一○六班的乙西家里办了个新旧社会对比展览会。在乙西的宿舍里,一边摆着他在旧社会披过多年的破羊皮和用过的讨饭碗,一边摆着他现在穿的皮大衣,盖的新棉被,戴的手表,骑的自行车。翻身农奴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和对新社会的热情歌颂,两种社会中不同生活的鲜明对比,使战士们受到深刻教育。许多新参军的战士表示决心:为了不让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度复辟,一定要扎根雪山,同藏族阶级兄弟并肩前进,为解放全人类奋斗到底。
“为人民服务没有省区界限”
青藏公路一○七养路班属于青海省,一○八班属于西藏自治区,住地和工区都在拔海五千三百米的山顶。两个班的藏族工人,同心协力,帮助过路的车队和旅客。
山顶上的气候变化无常。一天下午,一阵大雪之后,又出了一阵大太阳,积雪刚刚融化了一层,一股寒流又接着袭来,路面冻成了一段段晶亮油滑的冰桥。天黑时,解放军的一支载重车队驶到山顶,遇到冰面车轮就滑空,几十辆汽车被阻在一○七班附近。一○七班班长朱珠,先把战士们安排在道班房住下,接着就带领全班同志,连夜出动,刨冰铺路。他们把路面的冰层刨开,扫除冰碴,然后用砂子铺洒路面。在刺骨的寒风中,他们苦干了一个通宵,凌晨才把工区内的冰层清除掉。但是,一○八班境内也有冰冻路,车队开出不远又被阻住了。一○七班的同志看到这个情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赶到前面,和一○八班的养路工人一起大干起来。两个班的同志并肩奋斗,把路面上的冰层全部刨净,铺上砂子,使车队顺利通过。他们说:“为人民服务没有省区界限,我们要团结战斗。”
为了保证公路风雪无阻,四季畅通,两个班经常互相支援,每年寒冬,他们多次在雪封的路面上,挖出一条条“雪的巷道”来。每年雨季,他们又从老远的地方运来砂石,填补坑槽。有的车队在山顶住宿,养路工人就把自己的床铺让给驾驶员和旅客。人们都称赞这两个班是团结战斗的模范。
军民同心护银线
北京到拉萨的电讯线路越过唐古拉山。唐古拉护线哨所只驻有少数战士。藏族养路工人对战士们说:“你们人少担子重,我们帮你们分着挑吧!”他们出工养路时,都注意查线护线,同战士们一起排除故障。
一个风雪之夜,距离哨所九公里处的一号和二号专线突然被风刮断。这时,哨所只有战士刘兴模一人值班。养路班班长巴卡,主动陪他上山。他俩背着试话机、工具袋、保险带和脚架等,顶着风雪一步一步地迈向山顶。到了断线地点,刘兴模动手接线,巴卡打电筒给他照明。两人协同工作,很快把线接好了。
哨所的战士们赞扬唐古拉山上的养路工都是义务护线员,巴卡和他领导的一○九养路班的护线工作做得更为出色。去年国庆节的早晨,巴卡和养路工新普、布加到十公里外的另一个道班去参加篮球比赛。刚走出三公里,他们就看到一根断杆被电线绷着,在风中摇晃。巴卡叫新普跑步去通知哨所,自己和布加把随风摇晃的电杆紧紧抱稳,防止电线绷断。等到新普领着哨所的两个战士赶来,五个人忙了一个上午,才把电杆栽固。战士们看到巴卡等人球赛耽误了,感到过意不去。巴卡说:“保证国庆节日北京拉萨间的电讯畅通,这是大事,少参加一场球赛算不了什么。”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