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骏马飞奔——广西合山煤矿职工学大庆,赶开滦,面貌大变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8-18
第4版()
专栏:

骏马飞奔
——广西合山煤矿职工学大庆,赶开滦,面貌大变样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个从小矿发展起来的中型煤矿——合山煤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全矿职工学大庆,赶开滦,精神面貌大变样,矿山生产飞跃发展。一九六九年以来,原煤产量连续六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二点四。去年的原煤产量,比矿井设计能力翻了一番,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两倍多,成为自治区煤炭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今年,广大职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一步激发了革命积极性,在提前完成上半年原煤和掘进进尺计划以后,又继续战高温,夺高产,争取提前完成全年国家计划。
力争上游
合山煤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之一。到过这个矿区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力争上游的决心大,都想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多作贡献。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挖掘老矿潜力。东矿的飞跃发展是一个例子。几年来,东矿通过提高工作面单位面积产量、开挖边角煤等途径,不断挖掘潜力,煤炭产量已经由一九六九年的十七万多吨发展到去年的三十五万多吨,今年上半年又达到二十万吨。过去,这个矿老井的边角煤一直没有开发过。经过文化大革命,职工们决心把这些边角煤开采出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煤炭。他们在矿党委支持下,决定利用本矿的人力、物力建一对开采边角煤的小斜井,并且很快就自力更生地干了起来。缺少风钻,就用人工打眼放炮;暂时没有绞车提升,就前面用人拉,后面用人推。后来,上级给他们调来一台风钻,没有防尘用水,大家用提桶到三四百米以外的小沟里一桶桶地把水运来。他们就用这种土办法,只用少量的投资和九个月的时间,就使一对小斜井建成投产了,一九七一年生产原煤五万多吨,随后又进一步加以改造,去年,这口井的年产量已达到十五万多吨。今年,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他们又继续前进。随着井下产量的提高,全矿现有电机车因轨道磨损过大,容易跳道,不能适应要求。矿党委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决定更换钢轨。按照通常的做法,调换钢轨,电机车就得停止运行,影响生产。工人们说:这不行!我们既要改换轨道,又不能停止运输。老工人何绍东等日夜琢磨,想出了边换轨、边通车的办法。经过大家努力,二千一百多米轨道的改造工程,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胜利完工,为煤炭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合山煤矿的工人们常说:“我们要象大庆、开滦工人那样,力争上游,为国家多作贡献。那种怕苦怕累、甘居中游的思想,是和工人阶级的远大抱负不相容的,是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不相符的。”根据这样的认识,溯河矿快速掘进队的工人们不断给自己的工作提出高标准、新要求,从一九七三年建队以来连续二十七个月使全煤单孔月进尺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去年九月,这个队提前九十五天完成国家计划以后,工人们又议论如何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党支部书记唐胜军和工人陈增焕、沈并颂等一起想到这么一个问题:能不能把现有的电煤钻钢钎加长,加快掘进速度?他们作了一次试验,把一点八米的钢钎焊接加长到二点八米。第一次失败了。他们总结经验,又继续试验下去,最后终于掌握了长钢钎打眼的角度、炮眼的深度和装药量等规律,使掘进速度提高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去年十二月,由于检修和垱头搬家,占用了十三天时间。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工人们争分夺秒。过去两个人抬一块刮板机板,现在一个人就扛走了;过去一个人推一辆矿车,现在一个人推三辆。他们就用这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使这个月的全煤单孔月进进尺仍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今年上半年,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这个快速掘进队又提前五十七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全煤单孔月进进尺平均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三十二。
艰苦奋战
合山煤矿所在地,水文地质比较复杂,溶洞多,地下水大,煤层薄,要提高产量,困难很大。这个煤矿的工人说得好:“干革命就要和困难斗,决不能让困难挡住前进的步伐。”他们鼓足干劲,艰苦奋战,在同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东矿第二采区的煤层比较薄,变化大,煤层顶板起伏不平,又有断层。工人们迎着困难上,改变不利条件,使工作面的月产量多次达到万吨的水平。去年九月份,这个采区工作面的困难情况更突出了,有的地方煤层只有七八十厘米高,顶板裂缝多,难于支护,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工人们一起研究,用超前支护的方法,防止了顶板掉落。煤层矮,不能站着采煤,他们就蹲着或者躺在底板上操作。移机时不能用钢钎撬,就用手拉、脚蹬。他们就凭着这种革命精神,超额完成了当月生产任务。
在去年夏天战洪水的斗争中,合山煤矿职工艰苦奋战的革命精神,更为感人。因暴雨造成的水灾,使合山煤矿五个生产矿井中的两个主要矿井被淹了,其他矿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矿职工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同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他们坚定地表示:洪水能淹没矿井,但淹没不了我们的革命意志!大寨贫下中农大灾面前夺丰收,我们受了灾,计划生产的煤炭斤两不能少!全矿立即动员起来,边抗灾,边生产。柳花岭矿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矿,工作面和掘进垱头大部分被水淹掉了。党委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为了早日恢复生产日夜战斗。参加安装排水设备的机电工区的工人,为缩短井下受淹时间,几天几夜不下火线。在这期间,井下下山工作面被淹不能生产,工人们就集中到没有受淹的上山工作面开采残煤。矿上的干部、家属和学校师生还在地面挖露天煤,尽量弥补损失。九月间,被淹的工作面恢复生产以后,工人们立即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把受灾的损失夺回来。他们日日夜夜在井下大干,许多同志星期天也不休息。结果,第四季度原煤产量由一季度的七八万吨增加到十万多吨。这个矿不仅补回了受灾的损失,还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国家生产计划。整个合山煤矿去年的原煤生产计划,也提前十六天完成了。
经过这次抗灾斗争,合山煤矿的职工注意积累经验,探索从根本上治理水害的规律。全矿区组织了“三结合”防水治水小组,对合山地区的水量、水压、水质、水温、降雨量、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向等情况,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一套防、排、堵的办法。各个矿井,新增加了排水设备,挖了排水沟,扩大了排水能力。工人们说:“水大是个不利条件。但我们不能做水的奴隶。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治服它!”
领导带头
合山煤矿在学大庆、赶开滦的群众运动中,能够不断地争上游,迈大步,是同煤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大干分不开的。这个煤矿的各级领导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从工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坚决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参加劳动,和工人一起抓革命,促生产。几年来,矿务局干部每星期坚持劳动两天,矿一级干部每星期坚持劳动二至三天,工区、车间干部每年劳动时间在二百天以上。由工人提拔的壮族干部、矿务局党委副书记何天亮,每月都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时间在井下和工人一起劳动,在生产中指挥生产,并且做到危险时刻冲在前,重活脏活抢着干。今年四月,他在柳花岭矿跟班劳动,有一天,井下五○二采煤工作面局部顶板突然增加了压力,来势很猛,运煤机板有的被压了。何天亮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奔到井下现场,带头冲进险区架棚、支柱、打木垛,防止继续垮顶。同时,和工人一起把被压的运煤机板及时抢了出来,提前恢复了生产。
原柳花岭矿革委会副主任陈绍元,这几年吃在井口,住在井口,不管白天黑夜,只要井下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他就立即赶到现场。去年这个矿水灾最严重的时候,他带领工人探水情,日夜同洪水搏斗,抢救国家财产。有一天,有一条巷道的水泵发生了故障,抽不上水,水位急剧上涨,水泵很快就有被淹的危险。刚刚下了班的陈绍元,正在吃饭,听到消息,立即赶到井下和工人一起抢修排水设备,直到水泵继续抽水,水位下降了,才离开那里。
象何天亮、陈绍元这样的领导干部在合山煤矿还有很多,如溯河矿革委会副主任、快速掘进队队长杨辉明,左腿负过重伤,仍坚持下井和工人一起劳动。去年,他在井下劳动有二百七十多天。
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基层干部和许多技术人员也积极深入井下和工人一起战斗。东矿技术员兰光明,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每年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井下了解情况,参加劳动。他在劳动中改造思想,向工人们学习,又和工人一起搞技术革新。去年以来,兰光明和工人共同研究,先后在采掘生产中推广和改革了一些较大的生产工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