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农业科学实验的一支生力军——江苏省扬州地区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8-21
第3版()
专栏:

农业科学实验的一支生力军
——江苏省扬州地区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的调查
扬州地区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的调查,用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组织知识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是发挥他们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的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下乡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逐步缩小三大差别,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有着重大的意义。 ——编 者
江苏省扬州地区六万多名下乡知识青年中,有一万六千多人,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一起,建立了一千八百四十多个“三结合”的农业科学实验小组,广泛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几年来,他们进行了改土、育种、农用微生物、病虫测报、气象预报、农机具改革等项科学实验,为普及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 分 信 任
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有些思想保守的人说:“知识青年抄抄写写还可以,让他们参加科学实验,是‘高粱秆子作扁担——担当不起’。”有的人则认为:“下乡知识青年总不能长期呆在农村,让他们搞科学实验咋会安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共扬州地委组织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科学实验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帮助大家提高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自觉性。同时,用事实教育大家,端正思想认识。
高邮县城东公社高谢大队沿河生产队知识青年小组,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先后引进了几十个水稻、三麦良种,进行试种、繁育和提纯复壮,使全公社实现了良种化,还向附近六个县的兄弟单位提供各种稻、麦良种三十多万斤。他们所在的生产队,粮食平均亩产连续七年过千斤,成为本公社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繁育良种的基地。
泰县洪林公社农技站知识青年小组,为了进行生物灭虫,在有关干部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刻苦钻研,采用蓖麻蚕与樗蚕杂交产卵的办法寄生蜂种,制作了简易恒温箱,成功地孵育出赤眼蜂。一九七四年,他们已向周围社、队供应蜂种,取得防治棉铃虫的良好效果。他们所在的农技站,棉铃虫发生率下降到百分之十五,每亩棉田治虫费用从二元下降到三角,夺得了亩产皮棉二百零五斤的高产纪录。
兴化县红星公社陈元大队知识青年小组,在贫下中农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创造了地窖式“温床”,把水浮莲、水葫芦由冬保变冬繁,解决了水浮莲、水葫芦在冬季难以繁殖的问题,为所在大队增殖了大量的绿肥和饲料。一九七三年,这个大队粮食亩产过了《纲要》,一九七四年跨过千斤。如今,这个大队已成为全公社“三水一萍”的供应基地。
通过总结知识青年坚持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大有作为的先进典型,人们清楚地看到:农业要大幅度增产,不搞科学实验不行;青年“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农业科学实验的一支生力军。
扬州地区各级党组织,为了切实加强对农业科学实验工作的领导,先后在高邮、宝应、仪征、邗江等县召开经验交流会,广泛建立了有知识青年参加的
“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地。几年来,各县、社为知识青年举办科学技术训练班共一千三百多期,培训六万多人次;农业、科研等有关部门,向知识青年赠送农业科技书籍五万多册、仪器六百一十件,从各方面热情地给予大力支持。
正 确 引 导
为了引导知识青年在农业科学实验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扬州地区各级党组织注意做到:
一、帮助知识青年克服资产阶级名利思想,坚持为革命搞科学实验的正确方向。仪征县大仪公社五·七农场,有几个下乡知识青年,一开始就搞高粱、芦苇与水稻的远缘杂交,想“一鸣惊人”,结果一无所获。贫下中农批评了他们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思想,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使这几个青年受到很大教育。从此,他们自觉地把改造当地的白土田,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对这种土壤反复进行化验分析,证实白土田严重缺磷,采取了深施磷肥和有机肥的办法,使白土岗甩掉了低产帽子,为大面积改造白土田提供了经验。
二、引导知识青年向贫下中农学习,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有些知识青年由于受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在农业科学实验中,容易出现“闭门造车”,单纯啃书本、找资料的倾向。因此,必须引导知识青年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宝应县夏集公社杜巷大队下乡知识青年胡俊,开始搞气象哨时,成天钻书本。一天,他看到天边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就通知社员们赶快抢场。几个在场的老贫农说:“乌头风,白头雨,今天就刮一阵风,不会下雨”。果然一阵风过后,太阳出来了。这件事,对小胡触动很大,使他认识到要搞好天气测报,不光要向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有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学习。从此,他虚心向群众求教,几年来共收集看天谚语五百多条。现在,他已经能比较准确地预报当地天气,群众称赞他是“小管天”。
三、鼓励知识青年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因陋就简搞科研。高邮县知识青年徐志荣,在党组织的支持和鼓励下,克服缺乏设备、资金、技术等困难,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搞出了半导体光电日照计。这一成果在全国群众科学实验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后,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邗江县知识青年陈家澍、朱小松、倪根祥,自己设计、制造了一台“数字式粮温巡回遥测仪”,能自动报告仓库里粮食温度的高低,对安全保管粮食起了很好的作用。
四、在知识青年取得一些科研成果的时候,要教育他们继续前进;在知识青年遇到挫折的时候,要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邗江县红旗大队农具厂知识青年农机具改革小组,几次改制电犁没有效果,引起一些议论,想打“退堂鼓”。大队党支部及时教育干部和群众,热情支持他们,并鼓励知识青年继续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坚持把实验搞下去。在工人同志的帮助下,他们改制电犁终于成功了。几年来,这个小组搞了十多项农机具改革,改进和生产了电磨、风谷机、轴流水泵、打浆机、割晒机等近百台农业机械。他们所在的大队,基本上实现了收割、脱粒、排灌、饲料粉碎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几 点 好 处
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相结合,广泛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意义重大,好处很多。
一、有利于破除干部和群众中的保守思想,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宝应县子英河公社有些社员,开始不大相信菌肥的作用。知识青年微生物小组通过在三个生产队搞施用菌肥实验,让他们亲眼看到菌肥不仅肥效高,具有改良土壤、抵抗病害的优点,而且制造简便、成本低廉。这些社员解放了思想以后,积极配合知识青年发展菌肥生产。
随着农业科学实验的深入开展,打破了许多因循守旧的种田习惯。过去有些只相信老品种的人,现在成了“育种迷”;过去迷信虫是天生不可治的人,现在成了科学治虫的“行家”。广大干部和群众赞扬说:知识青年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农村,是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的“播种机”。
二、有利于较快地造就一支贫下中农自己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搞科研,做到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本社队。贫下中农向知识青年传授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知识青年帮助贫下中农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加速了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的进程,有利于破除那种把科学技术当作“商品”和“待价而沽”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支扎根于群众之中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迅速成长起来。现在,扬州地区已建立了一支有知识青年参加的十五万多人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
三、有利于加强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有些知识青年原先认为“种田是个力气活,没有啥奥妙”,觉得在农村“无用武之地”。通过参加科学实验,他们认识到农业生产是一门非常丰富的科学,深切地感到在农村知识不够用,越干越有意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扬州地区的广大知识青年们,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良种结出丰硕的果实,更加热爱农村,更加热爱贫下中农。他们决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科学种田创新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把坚持乡村的革命进行到底!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