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的好医生王玉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8-23
第4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好医生王玉莲
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达拉特旗,到处传颂着山村女医生王玉莲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先进事迹。
王玉莲是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敖包梁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为了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在这个沟壑纵横的山区,整整战斗了十年。今年二月,王玉莲以身殉职,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医疗卫生事业。
一九六四年春末的一天,王玉莲临产以前,向公社卫生院请了假,正准备回家休息时,陈家圪台一位社员急急忙忙跑来请接产医生。王玉莲虽然知道自己也快临产了,可是她想到自己是医生,应当先到产妇家去接产。她毫不迟疑地背起出诊包就上了路。
临产的身子,崎岖的山路,给王玉莲带来很大困难。她忍着腹内阵阵的疼痛,汗流满面地赶到了产妇家里。
经过一阵紧张的助产,孩子安全地生下了。可是王玉莲腹内疼痛也加剧了。她不愿把孩子生在别人家里,给人家增添麻烦,谢绝了产妇家的挽留,拖着临产的身子,背起药包,往自己家里赶去。
王玉莲翻过山梁,跨过河川,迎着风沙,在山沟里艰难地走着。她越走脚步越沉,腹内疼痛加剧。当她走到离家还有六、七里路时,再也走不动了,找了一个避风的阳湾坐下来。就在这风沙弥漫的山沟里,一个婴儿降生了。
王玉莲就是这样一个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时刻把贫下中农的疾苦挂在心上的好医生。
一九六九年,王玉莲生过小女儿以后,婴儿需要喂奶、照顾,对她出诊妨碍很大。经过反复琢磨,王玉莲终于想出了办法。一天,她的丈夫王秀光劳动回来,只见玉莲修了一块不足一尺宽、二尺长的木板,两头用布带串着,便问:“你这是做的什么?”玉莲兴致勃勃地说:
“我在给孩子做活动床。你看我把孩子放在木板上,挂在胸前出诊,孩子不就象睡在小床上一样了吗?”
从此,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王玉莲带着不满四十天的婴儿,又走村串户,为贫下中农治病去了。
在一个大雪天,准格尔旗石崖村贫农社员马世荣急忙来到玉莲家,请她出诊。玉莲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药箱赶到产妇家,因为一路风雪,孩子受了风寒,发烧咳嗽,又吐又泻。玉莲没顾自己的孩子,先处理了产妇的难产。这一夜,她又照顾产妇,又护理自己的病儿,一直没有合眼。第二天早上,杨三沟村的杨保小赶到马世荣家找玉莲出诊。老马对保小说:“玉莲的孩子病重,她一夜也没睡,我正准备送她回家,你另找个大夫吧!”王玉莲在旁说:“我不用回家,孩子也不怕!”说完,就把病重的孩子挂在胸前,背上药箱,又冒着风雪出诊了。她爬过五座山梁,越过三条沟,走了十多里路,赶到患者家,给患者检查、吃药、打针,又整整忙了大半天。当玉莲回到自己家时,天已经黑了。
王玉莲的家乡点石沟大队,解放前是一个穷山窝。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偏僻山村的医疗卫生面貌有了改变。但是,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里仍然缺医少药。一九六三年秋天,为改变这种状况,点石沟大队党支部决定选送女社员、共青团员王玉莲到旗里参加医训班。经过六个月的学习,被分配到敖包梁公社卫生院当妇幼保健医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传到敖包梁公社后,王玉莲非常激动,要求回大队当赤脚医生。她的要求得到批准后,广大贫下中农非常高兴,鼓励她说:“咱贫下中农支持你,你一定要照毛主席的指示,把合作医疗办好!”贫下中农的热情支持,使玉莲深受鼓舞,她决心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在大队办好合作医疗。点石沟大队共有八个生产队,王玉莲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爬山过沟,走门串户,向社员宣传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的伟大意义和办合作医疗的好处,并且本着勤俭办医的原则,自己动手修理房屋,购置和采集药品,发挥一把草、一根针的作用,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九七三年的春末,石家沟村贫农社员乔其女患黄胆性肝炎,经公社医院检查后,需送到旗的医院治疗。乔其女的丈夫是饲养员,当时正是春耕春播大忙季节,走不开;家里三个孩子又小,怎么办?乔其女找到王玉莲。玉莲给她检查后,想起了一个既省钱、疗效又好的偏方,但她记不清这个偏方的确切用法,于是,玉莲连饭也没顾上吃,跑了四十多里山路,去向一个民间医生请教。上灯以后,王玉莲回到家,累得满头大汗。第二天一早,又上山采药。中午回来,到乔其女家帮她煎药,做饭,喂猪,喂鸡,哄孩子。乔其女感动得含着泪说:“玉莲呀,你给我治病,还帮我操持家务,叫我怎样感谢你呀?”玉莲安慰她说:“咱们是阶级姐妹,要感谢毛主席给咱们指出了合作医疗的光明大道”。经过玉莲精心治疗和耐心护理,乔其女逐渐恢复了健康。她逢人便说:“玉莲真是把党的温暖和毛主席的关怀送到咱贫下中农的心窝窝里啦!”
王玉莲当医生十年,废寝忘食为贫下中农防治疾病,使广大社员提高了健康水平。而她自己却因过度的劳累落下了严重的妇女病。一九七四年三月,她调到公社卫生院工作后,大家劝她到大医院去看看,她却说:“我这点小病,不用到外边看。”大夫们给她配下药,她忙得有时也顾不上吃,人们问她:“你不要命啦?”她爽朗地说:“一个医生只有尽力为群众解除疾病的威胁,完全尽到救死扶伤的职责,活着才有意义。我们多医好一个病人,就是对革命多做一分贡献啊!”
今年春节前夕,公社卫生院领导考虑到王玉莲整年没有休假日,特意给了她十五天假期,让她处理家务,过个团圆年。谁能想到,这十五天她只在家里住了三夜。
年前,玉莲正准备做节日的豆腐,杨三沟来人请她看病,她放下手里的活儿就走了。
除夕夜,家里做好了节日的饭菜,全家都等着她回来欢聚,可她出诊到次日清晨才回家。
过了春节,二月十九日,太阳快落山了,赵家圪塄社员王雄魁又来找她接产。他知道玉莲刚出诊回来,非常劳累,身体又不好,特意牵了一头毛驴让她骑。走到半路,天渐渐黑了。突然,前面有一个影子一动,毛驴一惊,玉莲从驴身上跌了下来,因为摔得很重,当时就失去了知觉。
“玉莲,玉莲!”王雄魁焦急地把玉莲扶起来,大声地喊着。
玉莲慢慢醒来,因脾受伤,只觉得左胁部疼痛,左胳膊不能动弹。王雄魁看到玉莲摔成这个样子,心疼地说:“我送你回去吧!”玉莲忍着剧痛,用布把胳膊吊起来,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要紧,你快把我扶到……毛驴上,咱们……快点走吧!”
王玉莲到了王雄魁家,产妇见她一只胳膊挂在脖子上,脸色苍白,说话气短,赶忙说:“你快躺下歇一歇吧!”玉莲说:“检查完再休息,我就放心了。”说完,她用一只手为产妇做了产前检查。这时,孩子还没生下,同村辛狗儿的孩子患急性痢疾,病情严重,听说玉莲正在王家,急忙来找玉莲。他看到玉莲行动不便,就用平板车把玉莲接到家里。当玉莲忍着剧痛给孩子检查完毕开处方时,只觉得手指发抖,但她以顽强的毅力给患儿注射后,又回到产妇家。
婴儿安全降生了,可玉莲却靠着铺盖昏倒了。
王玉莲昏昏沉沉地睡了不到半个小时,辛狗儿又焦急地赶到老王家来接玉莲。他看到玉莲脸色灰白的神态,真不忍心把她叫醒。玉莲听到有人说话,睁眼一看是老辛,就忙问:“孩子怎么样?”辛狗儿心疼玉莲,不想再请她去。玉莲见此情形,心里明白了,她振作精神坐起来,又到辛狗儿家,给孩子检查、吃药、打针,一直忙到天明,第二天早晨,才回到自己的家里。
玉莲还没有来得及休息,马场?公社社员魏在柱又来找玉莲出诊,说他的儿子病重。王玉莲艰难地把身子支起来,一阵眩晕,又倒在了炕上……。魏在柱知道了玉莲的病情,转身就要去请别的医生。“妈,快扶我起来,救孩子要紧啊!”婆母把玉莲扶起来,坐上了魏在柱的平板车,让魏在柱拉着她向患者家里奔去。
玉莲在颠簸的山路上,左胁和左上腹更觉疼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但她没哼一声,坚持走了二十多里。
王玉莲被搀着进了患者家里。她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地坐在炕上,一面听患儿家属讲述病情,一面量体温。她倾注全部精力,用颤抖的右手为孩子进行检查。当她给孩子服药、打针后,再也支持不住了,只觉得腹内剧烈的疼痛,栽倒在炕上。魏在柱见到这种情况,急急忙忙要去找医生。玉莲摇摇头说:“等一等,我看孩子如不再反复就回公社,假期也到了。”魏在柱感动得热泪滚滚,激动地说:“玉莲,你为了救别人,真是不顾自己啊!”
玉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魏在柱急忙派人找医生,并通知玉莲家属。医生赶来了,玉莲对医生说:“我看不成病了,请你好好给老魏家的娃娃看看吧。”
玉莲的丈夫秀光赶来了,玉莲说:“去找你的人跑了很多路,给做饭吃没有?”
秀光握住她的手说:“玉莲,你放心吧!”
玉莲满意地露出微笑,静静地睡去……
人民的好医生王玉莲,在生命的垂危时刻,关心的还是患者,体贴的还是群众。谁能想到,这竟是玉莲给家属和同志们留下的最后两句遗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年仅三十五岁的王玉莲同志,因脾破裂内出血没有及时治疗病逝在病人家里。
王玉莲逝世后,在她的出诊药箱里,人们看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三篇光辉著作,她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了密密麻麻的学习心得;在玉莲的炕头上,人们看到了《雷锋日记》,她在书上做了许多符号;在玉莲的衣袋里,人们找到一个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各生产队重点病人的情况。
敖包梁公社的干部和贫下中农,看着王玉莲的遗物,眼里含着泪花,向这位成年累月战斗在山沟里的好医生告别。
敖包梁公社党委根据王玉莲同志的生前志愿,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在全旗广泛开展了向王玉莲同志学习的活动。她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