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夏访古运河——杭嘉湖平原早稻丰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8-24
第2版()
专栏:

夏访古运河
——杭嘉湖平原早稻丰收见闻
古老的运河,象一条闪闪发光的银练,纵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夏收时节,我们由古运河进入浙江省境内的第一个县——嘉兴县南下,只见沿河两岸人民公社的广阔田野里,稻浪翻滚,谷穗金黄。社员们满怀丰收喜悦,正头顶烈日,挥镰抢收。在密如蛛网的河、浜、湖、荡里,一条条运输农船,白天把电动打稻机打下来的谷子运往晒谷场;入夜,人们摇碎满河星,满船歌声地把最好的稻谷送往国家粮站。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古运河沿岸的人民,又迎来了一个早稻丰收年。
古运河在浙江境内,长达一百零五公里,流经嘉兴、桐乡、德清、余杭、杭州等五个县、市。今年,这五个县、市的早稻普遍好于去年,平均亩产都比去年增产二十斤以上,不少社队早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一)
古运河两岸的五个县、市,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条排水走廊,地势低洼,历史上易涝易旱。解放前,一九三一年,这里出现了大涝灾,庄稼颗粒无收;一九三四年,这里又发生了大旱灾,根据当时史料记载:“数十万灾黎,奔波于烈日火伞中,挣扎于焦土枯禾下。”那时,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只顾搜刮民财,不兴修水利,致使历史上曾给人民以舟楫灌溉之利的古老运河,河道淤塞,河岸坍塌,旱不能灌,涝无法排。但是,如今情况不同了。在我们沿着运河访问的日子里,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我们,今天古运河两岸的连年丰收,是因为这条古老的运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获得了新生,它又在为人民造福方面发挥了作用。
解放以后,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响了改造古运河的战斗。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每年冬春,运河两岸五个县、市,都有数十万男女社员建设古老的运河。他们对运河流域水系全面考察,通盘治理。在西部山区,如果把目前即将完工的赋石村水库计算在内,蓄水一亿方以上的水库就有三座,其它中小型水库更不可胜数;为了拦住西部洪水,开凿了一条大型导流河道,引水入太湖,基本上免除了运河两岸的洪水威胁;对运河本身以及注入运河的大小河道,也进行了全面整治。目前,沿河人民基本上完成了对古运河的改造。我们在古运河流经的五个县、市访问,只见河渠如织,纵横相通,高渠引水,低渠泄洪,实现了排灌自如。
素有“锅底”之称的桐乡县义马公社众安大队,过去易旱易涝,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一九七○年,这个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今春为止,投工二十六万多个,搬掉横埂、地墩二百多处,运土二十九万多方,硬是把海拔二点九米的田块,普遍加高到海拔三点四米;此外,建筑排灌渠道三十四条,使全大队面貌彻底改观。去年,这个大队全年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了两千斤;今年的早稻,社员群众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平均亩产将达到一千二百斤。
(二)
在古运河两岸,我们每到一地,干部和社员都说:“今年的早稻丰收,是我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抓路线,促生产的结果!”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的时候,正值桐乡县晚村公社坝桥大队早稻种植十分紧张的时刻。化肥少,低温多雨,是摆在早稻生产面前的突出困难。少数社员看到这些困难,对能否搞好早稻生产产生了怀疑;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人,便乘机鼓动弃农外出搞副业单干。面对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在政治夜校里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经过学习和批判,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邪气,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社员为革命搞好早稻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战胜低温多雨造成的烂秧现象,社员们反复播了七批秧,保证了早稻全苗;同时广辟肥源,解决了肥料不足的困难。今年,这个大队的早稻平均亩产一季可望超过一千斤。
坝桥大队的生动事例,是古运河两岸五个县、市农村社队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指导,抓革命,促生产,夺取早稻丰收的一个缩影。这样的社队很多。德清县千秋公社历来粮食产量低。问题不在于这里是一片黄土丘陵,而在于这里一些生产大队的干部领导生产没有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今年,在早稻生产刚刚开始的时候,公社党委书记于才法就背着行李,住到了一直后进的千秋大队,与这个大队的干部、社员一块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一块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提高了干部、社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全大队圆满地完成了早稻种植计划。这个大队的经验在全公社推广以后,使千秋公社从后进单位一跃成为先进公社。今年这个公社的早稻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四十斤。
(三)
“为革命夺高产”,是古运河两岸人民提出的响亮的战斗口号。今年,古运河两岸早稻生产中的突出矛盾是肥料缺乏。余杭县良渚公社为了夺取丰收,去冬今春,出动三百多条农船,在公社范围内的三百多口塘、七十多条港里,摆开了积肥战场,使全公社平均每亩田施河泥二百担。各地还充分利用水面,放养绿萍、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绿肥植物,同时养猪和饲养湖羊的事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使肥料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在为革命夺高产的活动中,桐乡县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广泛地开展了农业科学实验,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个县有二十九个公社,每个公社都有科学实验场,一些重点大队也办起了科学实验场;每个生产队都有“一组三田”,即:科学实验小组和种子田、高产试验田、对比田。由于科学实验网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这个县的早稻生产,可望一季亩产上《纲要》。一九七一年,在这个县的乌镇公社,出现了一项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革新。我国石油战线上一位年过六十的老同志——吴匡同志,因病退休回到这里,他与贫下中农相结合,试验成功了水稻种植的一种新方法——“饼肥草纸种稻”,它使水稻生产上种、收、管三个环节中的第一个环节,在操作上基本上改变了原貌,免去了拔秧、插秧、耘田等工序,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驼背几千年”的局面。桐乡县农业局技术员杨成禹与吴匡密切配合,和贫下中农一起,又培育出了一种与“饼肥草纸种稻”相适应的水稻新品种。这种品种比当地采用的最早熟的水稻品种还要早熟三、四天,并且适于密植,米粒长,千粒重高,抗台风,不落粒。一九七三年与一九七四年试种,亩产八百二十四斤到一千斤,今年种植的这种品种的早稻,实打结果,平均亩产八百四十八斤。这种品种与“饼肥草纸种稻”方法配合,为争季节、夺高产闯出了新门路,深受广大社员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