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小水电大有可为——广东省汕头地区发挥群众积极性大办中小水电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8-27
第2版()
专栏:

中小水电大有可为
——广东省汕头地区发挥群众积极性大办中小水电的调查
在加快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同时,必须依靠群众和地方力量,兴办中小型水电站,以充分利用水力资源,满足各地分散用电的需要。汕头地区的经验证明,中小水电大有可为,充分发挥群众办电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就能进一步加速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 ——编者
汕头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背山面海,雨量充沛,境内江河纵横,溪涧交错,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但是,在旧社会,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根本得不到开发利用,水电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年,群众把山区缺电的情景描绘为:“山溪有水水白丢,天旱用水贵如油,制茶磨薯手脚裂,采薪点火眼泪流。”
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如今,当你来到这郁郁葱葱,稻花飘香的南方农村,便会感到山山水水发生的深刻变化。全区九百多万勤劳的人民,在这一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滨海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一座座水电站,星罗棋布,如龙吐珠;一排排电杆,笔直成行,向远处伸展;一根根银线,凌空而过,象串珠织网似的把城市和农村连接起来,构成了潮汕平原一个独立的地方电网,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添了新翼。目前,全区已建成中小水电站一千零七十一座,装机容量十万零四千瓩,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七倍;发电量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二十三倍。全区十二个县、市和百分之八十的公社、百分之六十的大队,都已经用上了电。就连那偏僻的山村,也呈现出机轰水鸣,灯火辉煌的景象。去年,有一个华侨从南洋回来,千里迢迢带回两盏汽灯,原想让乡亲们见识一番,没想到家乡办了电,处处明珠放光彩。他无限感慨,逢人就说:“真是今日山乡大变样,新旧社会两重天!”
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
汕头地区大办中小水电所经历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些人受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重大轻小,认为小水电不顶用,解决不了大问题,说什么“自己办一片,不如大电网拉根线”,消极地依赖国家发展大电网来解决本地的用电问题。他们不相信群众,“难”字当头,强调办中小水电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看不到广大群众办电的积极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批判了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汕头地委从路线的高度认真总结了全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大中小并举等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缺乏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没有依靠群众。思想明确了,他们带领群众进一步批判“贪大求洋”、看不起中小水电的错误思想,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发动全区广大群众大办中小水电。
毛主席说:“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事情正是这样。大办中小水电,能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小水电站,就地兴建,就地利用,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地方工业服务,又加上工程简易,地、县、社都能办,群众伸得上手,用得上劲,因而深受群众欢迎。
兴建凤凰水电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地委决定电站上马的喜讯一传开,电站附近的潮安、澄海县和汕头市郊区广大贫下中农,纷纷报名参加建设。一支一万六千多人的施工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工地。没有房子住,他们自己动手砍木条,割山草,在几十里的高山野岭上,搭起了一座座工棚。山高坡陡,不能用车辆运材料,他们硬是用铁肩膀把贝灰、水泥、河沙一担担挑到工地上。来自汕头市郊和潮安县的十多名女青年,组成妇女爆破组,攀悬崖,爬陡壁,打眼放炮,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自制了数以万计的土工具,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节约了资金。凤凰水电站,就是这样大搞群众运动,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建成投产。
发挥群众办电的积极性
兴建凤凰水电站的事实使地委的领导同志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体会到:只要路线对头,方向明确,相信和依靠群众,许多困难都可迎刃而解。他们按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资金不足自己筹,没有设备自己造,缺乏材料当地找,不懂技术干中学。
近十年来,全区中小型水电站建设的总投资额,近百分之七十是靠地方自己筹集的。尤其是社队两级办电,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资金几乎全部是自行解决的。饶平县新丰公社十年来靠自筹资金,先后建成二十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一千七百多瓩。
为了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小攻大,以土攻洋,以粗攻精,土打土闹,打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揭阳县全县需要三千瓩的小水电配套设备,又要为地区的凤凰水电站制造两台三千瓩发电机,而县里只有一个能生产几瓩的直流发电机的小电机厂。县委为了减轻电机厂的任务,又组织了十三个地方国营工厂和二十二个社队工厂,参加建设。这些厂在完成本单位生产任务的同时,打破行业界限,搞社会主义大协作,完成了小水电配套设备的任务。
建设中小型水电站,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力资源。无论是偏僻山区的小溪流,还是平原地区的大江河;无论是水库、闸坝,还是引水渠道,只要有一定的水头和流量,都可以因地制宜地把它利用起来发电。
汕头地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办电和水利建设结合起来,综合利用。解放以来,这个地区建设了一大批以灌溉为主的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现在,利用这些设施,只要建好厂房,安上机组,架设电线,就可以发电。从前,有些地方白白让水跑掉了;现在,地、县各级领导带领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拟订出开发水力的全面规划,向水要电,向电要粮。揭西县委组成一支由领导干部、贫下中农、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勘察队伍,翻山越岭,深入实地勘察。他们在良田河上游的高山峡谷里,筑起一个库容一千多万立方米的水库,把水储存起来,然后利用河道的天然落差,筑坝拦水,凿山开渠,分四级引水建电站。现在已建成一座二千四百瓩的水电站,还正在建设另一座二千瓩的水电站。
群众广泛发动起来以后,山区到处可以办电,就是一些水源缺乏的地方,也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小水小泉建设小电站。地处丘陵的揭阳县白塔公社,山低河浅,水源奇缺,农田灌溉用水,还要靠邻县水库解决。但是,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经过反复勘察,全面规划,利用灌溉渠道的跌差,集中了一米、几米的水头,建设一座座几瓩、几十瓩的小电站。这样,他们集少成多,联小成大,总共兴建了十七座小水电,使全社十六个大队都有了电。平原地区的渔湖公社,利用潮汐涨落的水头,也办起了水电站。
显著的作用
汕头地区中小水电的发展,对全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和正在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四年,全区水电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的电力,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二十倍以上,大大促进了地方“五小”工业的发展。电力排灌装机容量比一九六五年增加六倍多,排灌面积由十万亩增加到四十三万多亩,使一些涝区和旱坡地解除了旱涝的威胁,逐步建成稳产高产农田,促进了农业增产。
二是加速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和农村照明电气化,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社队工业和副业的发展,巩固和壮大了集体经济。全区百分之六十的大队,实现了碾米、磨茨、饲料粉碎等主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用来大搞开山造田,造林,种茶,扩大耕地面积,绿化山山岭岭。
三是培养造就了人材。通过群众办电,全区涌现了一支两万多人的亦工亦农的农村水电技术队伍。这支队伍,既会规划、施工、安装,又会管理、检修;既务农,又务工。科学技术正在逐步为农民群众所掌握,一代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亦工亦农,能文能武的新型劳动者,正在茁壮地成长,它对于缩小三大差别,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广东省广宁县自力更生建设了一座五千瓩的低水头、大流量的牛岐山水电站。图为第一台一千二百五十瓩的机组胜利投产的情景。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